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时间简史》 1/1
上一页 设置 下一页

第11章 基本粒子和自然的力(1)[第2页/共4页]

最后,人们以为原子核是由电子和分歧数量的带正电的叫做质子的粒子构成。质子是由希腊文中表达“第一”

夸克这个字应发夸脱的音,但是最后的字母是k而不是t,凡是和拉克(云雀)相压韵。

存在有几种分歧范例的夸克――有六种“味”,这些味我们别离称之为上、下、奇、粲、底和顶。20世纪60年代起人们就晓得前三种夸克,1974年才发明粲夸克,1977年和1995年别离发明底和顶夸克。每种味都带有三种“色”,即红、绿和蓝。(必须夸大,这些术语仅仅是标签:夸克比可见光的波长小很多,以是在凡是意义下没有任何色彩。这只不过是当代物理学家仿佛更富有想像力地定名新粒子和新征象的体例罢了――他们不再让本身受限定于希腊文!)一个质子或中子由三个夸克构成,每个夸克各有一种色彩。一个质子包含两个上夸克和一个下夸克;一其中子包含两个下夸克和一个上夸克。我们能够创生由其他种类的夸克(奇、粲、底和顶)构成的粒子,但统统这些都具有大很多的质量,并非常快地衰变成质子和中子。

亚里士多德信赖物质是持续的,也就是说,人们能够将物质无穷制地豆割成越来越小的小块。即人们永久不成能获得一个不成再豆割下去的最小颗粒。但是几个希腊人,比方德谟克里特,则对峙物质具有固有的颗粒性,并且以为每一件东西都是由大量的各种分歧范例的原子构成(原子在希腊文中的意义是“不成分的”)。争辩一向持续了几个世纪,任何一方都没有任何实际的证据。但是1803年英国的化学家兼物理学家约翰・道尔顿指出,化合物老是以必然的比例连络而成的,这一究竟能够用由原子聚合一起构成称作分子的个别来解释。但是,直到本世纪初这两种学派的争辩才以原子论者的胜利而告终。爱因斯坦供应了此中一个首要的物理学证据。1905年,在他关于狭义相对论的闻名论文颁发前的几周,他在颁发的另一篇文章里指出,所谓的布朗活动――浮在液体中灰尘小颗粒的没法则随机活动――能够解释为液体原子和灰尘粒子碰撞的效应。

直到保罗・狄拉克在1928年提出一个实际,人们才对电子和其他自旋1/2的粒子有了精确的了解。狄拉克厥后被选为剑桥的卢卡斯数学传授(牛顿曾经担负这一教席,目前我担负这一职务)。狄拉克实际是第一种既和量子力学又和狭义相对论相分歧的实际。它在数学上解释了为何电子具有1/2的自旋,也即为甚么将其转一整圈不能、而转两整圈才气使它显得一样。它还预言了电子必须有它的妃耦――反电子或正电子。1932年正电子的发明证明了狄拉克的实际,他是以获得了1933年的诺贝尔奖。

上一页 设置 下一页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