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十国帝王》 1/1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章二十五 百战安义 4[第1页/共3页]

卫行明伸手制止王生,严厉道:“我没让你说话,你便不要插话。”然后又对赵二说:“你看到他家的鸡,到了你家地里?”

“这便是君子林了。”

当李从璟站在这副画面前的时候,他不由自主停下脚步,一夜未曾相合的眼眸,分外腐败。他闭上眼,伸开双臂,如在轻抚田埂上的读书声。

“不出夸大之言辞,不可极度之事,便是中庸。”李从璟道,“君子不坐垂堂,先生无咎。”

卫行明沉吟半晌,俄然笑道:“安义兵救兵之危,解之倒是不难。”

卫行明号召两人坐下,又将事情重新到尾问了一遍,确认无误,这才不急不缓道:“赵二,你的狗为何要吃王生家的鸡?”

老儒士卫行明,是这君子林的仆人,他从年青儒内行中接过茶杯,递到李从璟明前,缓缓道:“道之不可,久矣。道之不成行,当此之世。然我辈既是读书人,总得不孤负那几卷圣贤书。”

“婶婶,婶婶!”一个五六岁的女童不知何时跑过来,怯生生站在桃夭夭身边,特长指尖轻戳她的胳膊。

盘膝坐下,李从璟轻声道:“好久未曾听先生讲课,本日便再做一回门生也好。”

私塾建在一个没有栅栏的院子边,仅一面有墙,其他三面用吊着竹帘。竹帘里,十几个春秋不一的少年,正在朗读《大学》。

好久以后,李从璟已经和私塾的仆人对坐在竹亭中。

眼下打仗到的卫行明,无疑让李从璟“胃口大开”,如果他真能退了安义兵救兵,那便是军政全才。传闻他有两个儿子,有其子必有其父,就算他儿子临时差些,也能培养。

此处号称君子林,私塾的仆人跟君子天然有关,坐在李从璟面前的,是一个春秋在四十岁到五十岁之间的儒生,一袭青袍,举止安闲,而眼神腐败。从风采上来讲,确切像是一个君子。

他到底是一个如何的人?

卫行明抚着额下的髯毛,眉头微皱,“梁子山大当家与某有旧,此时他有难,某定然设法相救。在将军看来,此番梁子山困局,最核心题目在那边?”

李从璟在私塾外停下脚步,一时竟然有些不忍上前去打断这些读书声。山外烽火连天,山里这一个小角落,却有一片可贵的安好。

“大学之道,在明显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始终,知所前后,则近道矣……”

路上没有跑闹的孩童,孩童都在私塾里。

小院里有黄毛幼鸡一群,叽叽喳喳跟在母鸡身后,在院中找些吃食,你来我往玩闹得不亦乐乎。桃夭夭饶有兴趣打量着这些寒微的生命,脸上还是是一副没睡醒的慵懒模样,鸡群在她脚前逗留,她便蹲下来,细心谛视着这些小生命,默不出声。

李从璟笑道:“先生德行服人,乡里有事才会请先生定夺,先生不必过谦,请。”

“想不到将军也是饱读之人,失敬。”卫行明作了一揖,叹了口气,“道家之士,求独善其身,是以可隐居山林,不问世事,不看世道之艰巨。而我儒家门生,蒙夫子之教,莫不以出世为途,以天下拂晓百姓之难为己任……罢了,且不说这些,将军此行,必有所图,无妨说来。”

桃夭夭哈哈笑出声。

不等卫行明接话,院中俄然传来喧闹声,声音不大,但也充足打断李从璟和卫行明的说话了。

卫行明摇点头:“你没亲眼看到,说的话便不能作数,究竟存在于耳目,而不存在于猜想。子仁,你去问问乡亲,有没有人看到赵二家的狗,是如何去吃了王生家的鸡的。”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