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惊才艳艳[第1页/共3页]
“不错。”杜氏欣然点头道:“过几日的芙蓉园诗会,乃是陛下为广平王殿下遴选侧妃所设。广平殿下既是皇长孙,又是东宫宗子。百年以后,自是由他秉承大统。若攀上广平王的高枝,我们杨家必可长保繁华。”
辛紫瑶将别的一只手搭到杨怜儿身上,悄悄吹了一口气道:“我传闻广平王对崔王妃与沈珍珠都非常不满,如果姐姐能获得广平殿下的恩宠。它日母范天下,也未可知呢……”
谢云用一块青绿蛤蟆形状的镇尺压住宣纸,提起紫毫宣笔,略微思考后,一道墨龙已在宣纸中雀然挥洒开来。
“还真是迫不及待啊……”谢云勉强笑了笑,拱手道:“既然如此,还请夫人安排笔墨纸砚。”
“有劳夫人。”谢云面无神采地点了点头,旋即想到甚么,又是转头说道:“对了。安乐坊那处屋子,本来是杨家门下。近些时候谢云将会另选里坊燕徙,还请夫人到时候派人归去接管。”
他哈哈大笑,拂了拂袖便大步分开。
杜氏听到初时,本来若无所谓想慷慨道:“那处破屋子送与你们便是。”但是听到背面,倒是讶然吃惊道:“谢郎是说,你们要燕徙到北城?”
这首诗传闻是张若虚所写,却从未被证明。只是张若虚在十多年前便已去世,在此之前他已经是“吴中四士”之一。故而谢云这句诗,只是咏颂却非盗窃。
辛景凑站在中间嘲笑道:“北城诸坊夙来价高。谢兄还是想清楚好,不要为了一时打动而导致他日流落街头。”
此中宣城郡纸便是大名鼎鼎的宣纸。这类精彩宣纸在后代固然常见,现在倒是宣城郡上交朝廷的贡品。这类纸在天宝二年,由时任水陆转运使的韦坚疏浚漕运后,通过东南的贡船才开端传入京畿、中原。
谢云眉头大皱,悄悄叹了一口气。他有些无法,亦有些恼火。退亲一事清楚已经如您所愿,可这女人却还要在这里矫饰伪行,故作姿势。
杨怜儿脸上浮起一道红晕,旋即悄悄放开那道文书,顿时瞠目道:“咦?此人的文采书法倒是不错。”
见谢云远去后,杜氏才长长叹了一口气,对着屏风前面的帷幕道:“怜儿,出来吧。”
“长辈告别。”谢云拱了拱手,飘然便往大门方向走去,并无一丝沉沦与悔怨。
“今后一刀两断,再无干系了。”谢云淡淡一笑,朝杜氏拱手道:“如果夫人没有叮咛,长辈就先辞职了。”
他谨慎翼翼捧起那张宣纸,悄悄将纸上墨痕吹干,旋即将退婚书递给辛紫瑶,终究长长松了一口气。
杜氏三人眉毛一挑,纷繁凑了过来。在看到宣纸上的辞文后,都是齐齐震惊。
只不过这时候的楷书,大抵都以二王体为根本,参以六朝北派书风,首创一格。现在大唐立国百余年,楷体书法的生长也是在这四人的门路上亦步亦趋,并无创新。楷书的新生长,要比及颜真卿大有所成后才迈向新岑岭。
不过谢云的心机并没有她们所想的那么庞大。谢云有本身的自负,既然别人不待见他,那么他也不会用热脸去贴人家的冷屁股。
杜氏与辛家兄弟相对一眼,倒是有些惊诧。杜氏更是眉头一簇,疑然道:“这厮在骂我们么?”
她长长感喟一声后,脸上终究暴露了一丝笑容,淡淡道:“既然如此,不若谢郎就此写下解婚文书如何?”
“你若偶然我便休,青山只认白云俦。
须知现在的楷书,以唐初的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薛稷四人成就最高。此四人书法妙绝,海内翕然宗法。此中欧阳询的楷书更是被称为“欧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