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决心已定[第1页/共2页]
郭元振措置完兵部的军务,前去武德殿拜见李隆基。
便在李隆基下定决计的时候,承平公主府邸,针对李隆基几次的异动,也展开了运营。
郭元振让裴旻吹得有些飘飘然的,他这一辈子最值得高傲的三件事都让裴旻以敬佩的语气说了出来,心中自是对劲非常,但听他最后所求,哪能不知他在想些甚么,瞧着裴旻一眼,嘟哝道:“你干脆莫要姓裴,改姓薛得了,跟你太公一个德行。”
裴旻大喜作揖:“谢郭公指导。”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合用于任何时候。他也打蛇棍上,改了对郭元振的称呼。
郭元振到达武德殿的时候,李隆基正与崔日用参议兵变细节,郭元振之谋,孤注一掷,可谓险中求胜。若非李隆基魄力实足,凡人哪敢采取如此战略。听得郭元振求见,李隆基毫不踌躇的将他请进了大殿。
裴旻先是不解,但想起昨夜薛讷与郭元振聊了一宿,心中恍然,笑道:“想来太公是与我想到一块去了。”
值得一说的是兵部员外郎窦辰,郭元振以治军的手腕办理兵部,最不容忍窦辰如许吃里扒外的人物。本日一早体味了环境,直接让窦辰回家去了。一刻钟不到,弹劾窦辰的奏章已经送达尚书省,经过李隆基批阅,正式肃除了
看着裴旻身上流露着远超出年事的慎重,郭元振心中也明白了薛讷为何对他如此赏识,知进晓退,确切非同普通。【零↑九△小↓說△網】
李隆基此次兵变,本就是给承平公主逼到了极处豁出去的孤注一掷,听郭元振这话,犹疑的目光转为果断道:“裴旻愿为朕效力,朕不疑他忠心。便依郭公所谋,用裴旻为刃,先定北军!”
裴旻一一见过兵部同僚,也不急着归去,而是在管库司看着白叟们是如何措置事情,如何事情的,事前体味流程,为明天打个根本。
裴旻不提卢藏用、常元楷之事,转移了话题,带着几分奉迎的道:“长辈常听太公提及郭尚书,说您老策画过人,大有春秋期间司马穰苴之风,法律严明,军纪严明,还善于安抚、统治百姓。特别是计诛论钦陵,五年治凉,四年运营西域的豪举。让大唐劲敌吐蕃限于内哄,自斩臂膀。将不平王化的凉州管理的牛羊遍野,路不拾遗,还令西域民气所向。长辈还传闻,郭尚书调离西域的时候,安西各部落的酋长痛哭相送,舍不得尚书拜别。而凉州百姓传闻您要颠末凉州,自发的聚于凉州八百里外的玉门关筹办壶浆欢迎。尚书在外十年,深得凉州、西域民气,真乃我辈表率。长辈比来对凉州、西域非常感兴趣。玄奘法师写的《大唐西域记》看了不下五遍,各种关于凉陇西域一代的别史杂文也翻了很多。长辈也知这些是不值一晒的外相,必定比不上您老见多识广。若得余暇,还望不吝见教。”说着,正儿八经的一拜,现在的裴旻根基上融入了这个社会,也风俗了与朋友与长辈之间相互来往的拜礼。这风俗以后,不但没有开端的费事,反而感觉很有情面味。人与人之间,相互拜一拜,能够促进友情,进一步表现相互的尊敬。
“那就好,那就好!”崔日用松了口气,抹去额角冒出的细汗道:“尚书有所不知,本日我亲目睹裴旻上了承平公主的銮驾,他们的干系定非普通。该当另选其人,用裴旻风险太大,靠不住。”
郭元振沉声道:“陛下,此事老臣早已晓得,心中本也有疙瘩。可本日与他扳话,发明裴旻此人才情敏捷,志向弘远,甚有主意。他对我大唐的局面了如指掌,让老臣都有些望其项背。他与我直言承平公主气度狭小,不堪大任。反观殿下威武勇敢有明君之气。老臣信赖,裴旻是至心情愿助陛下成绩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