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三、永乐帝靖边征漠北 朱允炆皈依游四方[第1页/共3页]
胡濙来到朱棣帐中,只见朱棣披衣而坐,胡濙赶快跪倒在地,“陛下,听闻陛下龙体不佳,臣惶恐万分。”朱棣起家扶起胡濙,“快请起。”胡濙起家看着朱棣,“陛下,臣晓得建文的下落了。”朱棣大喜,将胡濙拉倒卧榻前,二人便坐到卧榻之上长谈。朱棣问道:“允炆还活着?”胡濙点点头,“活着。”朱棣持续问道:“二十年一了,允炆还好?”“‘小舟今后逝,江海寄余生。’二十年一来,虽无锦衣玉食,可日日诵经礼佛,却也清闲安闲。”朱棣有些不解,“诵经礼佛?”“当年陛下攻破南京,建文妆成和尚,与妙锦女人便在南京皇宫的涵洞逃出宫去,于秦淮河泛舟而去。马氏对建文一往情深,为了保护建文出逃,马氏亡于奉天殿大火。建文出逃后,便做了真正的和尚,法号应文。那妙锦女人扶养建文宗子白文奎、次子白文圭长大成人,待到文奎、文圭娶妻生子后,妙锦女人便病逝了。”朱棣赶快问道:“允炆这些年都在那里?”“滇粤巴蜀到处皆有应文萍踪,这二十一年来,应文云游四方,几近遍访中华名山大川,亲至大明东西南北。”朱棣叹了口气,“允炆定是恨透了朕。”“应文说当年出逃以后确是恨透了陛下,他自小宫中锦衣玉食,却要苦于生存驰驱不说,还要日夜担忧本身的性命。但是在这官方的二十一年的云游中,他才晓得了浅显百姓糊口的艰苦。并且在这二十一年当中,应文亲目睹到陛下将这大明江山管理得国泰民安,百姓安居乐业。应文说左都督徐增寿说得对,‘燕王定是治国之君。’应文让臣转告陛下,二十一年畴昔了,请陛下放心做一个好天子。”“应文真的不恨朕了?”胡濙说道:“正续寺有一副春联,乃是应文所题。‘僧为帝,帝亦为僧,数十载衣钵相传,正觉仍然黄觉旧;叔负侄,侄不负叔,八百里草鞋徒步,狮山更比燕山高。’”朱棣沉默了好久,终究说道:“让他放心修行,也不要难为他的孩子。”胡濙站起家来,“陛下圣明。陛下埋头涵养,臣辞职。”
待方宾、夏元吉、吴中三人被抓到了掖庭狱。朱棣问道:“吕震,你说,朕能不能北征?”礼部尚书吕震战战兢兢站出朝班,“能,陛下,如此边患,怎能坐视?陛下应备齐兵马粮草,亲征鞑靼,打扫边患。”朱棣嘲笑一声,“你若说的是至心话,那便去备兵马与粮草。”吕震赶快答道:“臣遵旨。”
向北逃窜的阿鲁台并没有循分守己,到了永乐二十一年,阿鲁台侵犯大同、开平。朱棣听闻此事,同年八月第四次御驾亲征。大明将士还是斗志昂扬,阿鲁台得知朱棣又亲身来征讨他,又吓得跑到了大漠深处。朱棣命令临时安营安息。
随后,朱棣带着也忠勇王金忠班师回朝。待雄师行至居庸关的时候,官民百姓夹道欢迎威武盖世的永乐天子。骑在战顿时的金忠,只见旗号漫天挥动,“万岁”的呼声响彻寰宇,连绵万里而不断,金忠见此景象,对朱棣敬佩不已。而对于朱棣而言,这一刻恰是他兵马平生最光辉的写照。
阿鲁台见朱棣没有被骗,又不敢与朱棣正面比武,便将雄师辎重弃于阔滦海而向北逃窜。朱棣得知便率军奔至阔滦海尽收其辎重。杨荣说道:“陛下,阿鲁台向北逃了,现已不知其在那边,向北追随,绝非易事。既然鞑靼辎重已尽归己有,我们是否回师?”朱棣思考了一番说道:“阿鲁台敢悖逆,乃是仗着有兀良哈为羽翼。既然兀良哈勾搭鞑靼骚扰大明,那便调转方向,征讨兀良哈。经验一下兀良哈,免得兀良哈与鞑靼一同肇事。”因而,朱棣率军调转方向,征讨与鞑靼勾搭的兀良哈,在屈裂儿河处与兀良哈军队大战,朱棣亲率马队突入兀良哈阵营,大破兀良哈军队,兀良哈投降,朱棣得胜还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