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人言微,争议拳拳博短长(上)[第2页/共2页]
那人说到最后,语气动情,让陆子诺听了也不由得感喟扼腕。他说的一句也未曾错,就算他再饱读诗书,也抵不过轨制,虽说科举制已经必然程度上客服了提拔人才的弊端,可门阀成见还是绝大多数人迈步畴昔的坎。再说国子监几近是科举提拔的第一步,有钱能使鬼推磨,并非没有事理。
“他只会去祠堂和我母亲私语吧。”陆子诺瞥了一眼翟仙,翟仙笑着出去了。
可贤能刚正能言切谏科是制考,招考的都是处所上的小官吏,招考的目标则是但愿通过言切词直,改正弊端的文章来获得升迁的。”
“初读第一卷时,感受言辞锋利,引经据典,痛陈当下藩镇之弊端;这第二卷攻讦的则是寺人摄政的风险;接下来几卷却都是以削藩为论题。几篇文章各有千秋,可团体看下来,这些抱怨却似都在坊间听过,并无新意,更无处理之道。有些隔靴搔痒之感,或者说得更重些,就是,没说到点上。”
“子诺说得极是。这些策论是上一“贤能刚正能言切谏科”劣等的试卷,固然和我们要插手的常考分歧,但我想让子诺明白一个事理。
这些本就是陆子诺所不屑退隐的启事,但经昨日的当头棒喝,他不再过火地去抱怨宦海污流,而是在想,为甚么会如许。
“这几日是甄选枪手的日子,我哪敢不来,一年到头只考给人写信,勉强糊口,也就这时候才气多挣两个钱儿,让娘亲的日子过得略微好点。恨只恨我是个弱墨客啊,除了这些,我无能甚么?”
“子诺感觉这些策论如何?”
和柳振阳走在初秋的盛京街头,固然有些残落之意,却也不见萧瑟。
陆子诺面前一亮,放动手中的《左氏春秋传》,拿起最上面的一卷翻看,面露忧色,又翻看了几卷,却面色垂垂忧愁起来。
“呦,刘郎君又来了。”
次日凌晨,翟仙过来奉侍时,发明陆子诺已经邻窗苦读了,这让她惊奇不已,忙不迭端了早餐和茶水过来。
“莫非就没有真正为百姓着想的官吏吗?”
“我带子诺去个处所,或许你就会明白为甚么没有我们想要的官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