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生逢大明乱世》 1/1
上一页 设置 下一章

第330章 满清入关[第2页/共2页]

随后,李修文收回了圣旨,命张献忠等人带兵北上勤王。

至于这么多雄师在都城四周,会不会有人俄然兵变,靠着城里的内应打进都城来呢?

现任的辽东总兵为吴襄,与他儿子吴三桂镇守山海关,父子俩手上还是有些可战之兵的。吴襄本来的官职便已经是中军府右都督,正一品的官职,而吴三桂则任宁远团练总兵一职。

有这两个间谍机构的存在,在都城里虎视眈眈着,哪个敢反?

孙传庭气得跳脚,他亲身坐镇批示,天然晓得这帮将领的难管程度。大多数的降将都让李修文给加官进爵了,一个个的都是天子老迈他老二的德行,本身这国公加督师都批示不动,加上轻敌才会败了一场。

成果他一回了锦州,就开端构造起了防备,停止抗清大业。

如此厚赏,他不信赖吴家父子另有投敌的来由。

就算在野战上能够战力稍逊一筹,我就用人海战术,就不信灭不了你!

李修文不予理睬的态度,给了他们很大的信心,也滋长了他们的气势,才让他们变得不循分了起来。

祖大寿曾经在大凌河兵败,然后投降了清朝,不过那次是诈降。在诈降不久以后,就骗过了皇太极,说是本身愿带一支兵马前去锦州,给皇太极当内应,篡夺锦州城。

大明朝廷没钱出动那么多人,我有!

等我都收回来了,还怕没钱兵戈?

此前,洪承畴一起南下,各地纷繁投降,归顺了大梁王朝,唯独在金陵城遭受了些阻力。本已辞任的魏国公徐弘基,在听闻都城被攻破的动静后,再次出来领兵镇守南京,果断不肯投降。

不过现在的题目,起首是要把入侵的清军给赶归去,只要这一场仗打赢了,别说满清构不成威胁,他们想度过这个夏季都有些困难。

和大明朝打了那么多年,仿佛就没见对方的人数超越十五万以上的,这一回竟然将近二十万!

都城固然只要几万的兵力,李修文却自傲,凭着城墙和大炮,满清打不出去,也一定敢打击都城。

实在,他们来不来都没干系,他不过就是走个情势罢了,如果张献忠等人现在就不听号令,将来想讨伐还不轻易?

而与此同时,某位御史俄然上了一封奏疏,弹劾孙传庭擅权,督战倒霉,架空将领等几条“大罪”,该当严惩。

李修文可不是李自成,早在破城之前便有过严令,让全军将领进城时不得劫夺、逼迫城中百姓及官员家眷。

都察院的这帮官员们,都让大明朝的历代君王给惯坏了,没事就喜好瞎泼污水,策转动劾。

吴家在都城的家人,都获得了善待。以后,李修文再发圣旨,封吴襄为宁远伯,吴三桂也晋升为中军府都督佥事。

上一页 设置 下一章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