浑身是谜的姜子牙[第5页/共6页]
姜子牙的兵法之谜
姜子牙是我国当代驰名的军事家,是西周建国的第一名大功臣,同时也是齐国的鼻祖,被先人尊为姜太公。其军事策画和治国思惟对于后代有很大影响。姜子牙在官方的着名度相称高,畴昔,哪个处所不敷安然,或者需求镇凶避邪,只要写上“姜太公在此百无忌讳”几个字,就会逢凶化吉,罹难呈祥,可见这位白叟非常了得!
《六韬》在唐朝传开今后,很受人们正视。宋神宗元丰三年(1080),天子号令国子监司业朱服、武学博士何去非等人校订清算《六韬》、《孙子》、《尉缭子》等驰名的7部兵法,结集为《武经七书》,今后《六韬》获得更遍及的传播。
《荀子・君道》说到周文王聘请姜子牙时如许说道:“夫人行年七十有二,但是齿堕矣。”周文王在位50年,算他在位40年时聘请这位智囊,到周武王伐纣的牧野之战时,姜子牙该是90多岁的白叟了。按照“太公吕望碑”引《竹书编年》记录,姜子牙卒于周康王六年(前1021)。康王之前是成王,他在位37年。而成王之前的武王卒于牧野之战后二年,如许累算起来,姜子牙活了140岁摆布。而屈原《楚辞・九辩》则说“太公九十而显荣兮”,意义是姜子牙碰到周文王时已经90岁了。照屈原之说推算,姜子牙起码活了160多岁,这对糊口程度不高,卫生保健前提很差的周朝来讲,的确是不成设想的古迹!
姜子牙很快制定好兴周灭商的计谋,先是率军打败西北方的西戎、混夷和泾水上游的密须、阮、共等国,随即兵锋东向,灭掉了黎国和崇国。接着,又把都城从岐下迁到丰邑(今陕西长安县境内),颠末五六年的西征东讨,西伯气力大增,这时已经“天下三分,其二归周”了。但是姬昌未能实现灭商的弘愿,赍志以终。其子姬发继位,史称周武王。他非常尊崇姜子牙这位老智囊,拜其为太师,称之为“尚父”。
司马迁说的对吗?无妨看看其他史料对于这个题目的记录。
谁知姜子牙的这部兵法时乖运蹇,到了清朝竟被打入正册。乾隆期间编辑《四库全书》,以为《六韬》是先人伪托之书。在《总目撮要》中编者讲了四条来由:第一,该书“词意浅近,不类古书”。第二,书中说到命将出征时,有“君避正殿”之语,这类礼节周初没有,到战国时才有。第三,书中所载“将军”之称始自《左传》,周初尚无此名。第四,书中对“阴符”的了解不对,姜子牙怎会犯这类知识性弊端?题目不但仅这些,厥后又有人在书中发明了比比皆是的道家之语,如:“天有为而成事,民有为而自富”、“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夫六合不自明,故能长生;贤人不自明,故能明彰”等,这不像当时人的说话,更不是姜子牙的思惟。由此鉴定,《六韬》一书并非姜子牙的作品,作者是谁难以察知。
周朝建立今后,大功臣姜子牙被尊为太公,被封到齐地营丘(今山东临淄),国号齐,称齐太公。经他苦心运营,齐地一片繁华畅旺气象。翌年之秋,姜子牙去镐京(今陕西长安西北丰镐村四周)朝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