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回京之前(下).[第3页/共5页]
听赵俊臣这么说,刘长安一脸的打动,感喟道:“大人之胸怀,实在是让下官感慨不已……”
听刘长安这么说,赵俊臣神采终究和缓了一些,缓声说道:“你能明白这点就好。这些日子以来,潞安府能灭蝗顺利,施助通畅,也离不开你的功绩,在本官看来,你才气还是有的,只要情愿,将来一定不能成为那中上等之官,但你本身也要明白分寸才是。”
在明朝,七品升六品是一个坎,四品升三品又是另一个坎,这个坎如果迈不畴昔,就只能等着告老回籍了。
听到刘长安的解释后,赵俊臣不由一愣。
刘长安咬了咬牙后,终究还是说道:“下官才气有限,操行亦是普通,天然是下劣等。”
刘长安本身资格已经充足,只是没甚么背景,以是已是在各地知府的位置上呆了三届,一向处于能够升迁却又不能升迁的难堪职位当中。
顿了顿后,刘长安神采间尽是赞叹与感慨,持续说道:“大人您这些日子为潞安府高低所做的统统,百姓们都看在眼里,舍不得大人您分开,但也晓得留不住大人,以是只能为大人做些万民伞以示感激。那万民伞虽说万民,但每个能挂三五百个名字已是极限,但是潞安府的百姓,却都想在送给大人的万民伞上留名,下官估摸着,待大人明日拜别时,收到的万民伞,怕是要不下百柄!!如此数量,可谓是前无前人,后无来者,将来定会传为千古嘉话,下官在此先行恭贺大人了!”
刘长安微微一愣,不明白赵俊臣为何会看重张道全这个神棍,但还是躬身道:“那下官告别了。”
赵俊臣查抄了一遍的奏章,没发明有甚么题目,就将它合上摆放到一边,然后昂首笑道:“不过是借机遇相聚一番罢了,谁摆宴都一样,又花得了几个银子,那里谈得上破钞?提及来,本官来到潞安府以后,潞安府高低,不管是处所官员,还是乡绅贩子,对本官都非常照顾支撑,由本官摆宴,也是应当的。”
但在明朝期间,万民伞的含义还很纯真,如果处所官员离职时能收到万民伞,那就代表着该处所官员绝对是个好官,而赵俊臣本不是处所官员,只是作为钦差代天子巡查处所,竟也能收到万民伞,并且遵循刘长安的说法,数量竟不下百柄,那绝对是要震惊朝野的。
“哦?”赵俊臣嘲笑:“那么多百姓,莫非都冤枉了你不成?莫非不是你加的税赋?”
赵俊臣如果能帮忙刘长安迈过这个坎,那么对刘长安而言,的确与恩同再造没有任何辨别。
既然如此,还不如让刘长安当个三品京官,起码朝堂上赵俊臣能多个回声虫,一旦有事,也能帮着赵俊臣出出主张。
刘长安赶紧解释道:“大人明鉴,月前听了那老者对下官的怨诉后,下官也实在费解,暗里里也查探了一番,却发明内里另有启事。客岁下官确切加过税,但并非是因为私欲,而是想要加固太行湖的堤坝,并且下官只加收了两成税罢了,却没想到,到了各县,竟是变成了加税五成!而传到了百姓那边,更是变成了加税七成!大人,下官实在冤枉啊。”
本来,赵俊臣故意让刘长安担负盐运使一职,帮忙赵俊臣节制盐运这个非常首要的环节,但这个位置有太多人盯着,就算是赵俊臣也不轻易能抢到,最首要的是,刘长安虽说不缺才气,却没甚么魄力和主意,即便赵俊臣能把他捧到盐运使的位置上,恐怕刘长安也没法节制局面。
另一边,刘长安则持续向赵俊臣描述着百姓们为赵俊臣制作万民伞的盛况,很有几分“与有荣焉”的模样:“大人您是不晓得,为了给大人制造万民伞,百姓们多数把自家最好的布料捐募了出来,传闻那些正在制作万民伞的人家,现在院子里已是摆满了各种布料,连落脚的处所都没有,因为很多百姓不识字的原因,为了能在万民伞上的绸条上留名,到处找人代笔,那些识字人家,现在也是门庭若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