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二、腹有诗书几何?(上)[第2页/共3页]
谢玄悄悄不忿,狂士郝隆想给子重来个上马威啊,入西府何曾有这类常例,他客岁来姑孰就没有如许的事,明着欺负子重家世不显罢了,子重精通儒玄,但如许关于时务的答辩只怕仓促没法应对,当即目视桓温,但愿桓大司马制止郝隆——
郝隆道:“入军府,不比那些说不管有、谈空说玄的清谈,要有务实的才学才行,初入西府的幕僚,都要答复三个答辩,这三个答辩不涉儒玄、无关释道,只考识见和时务——”
谢玄便知桓温也成心考校陈操之,当即静坐旁听,有点为陈操之担忧,若一入军府就受挫,必被桓温看轻,陈操之在西府的出息堪忧。
郝隆道:“孟尝君乃战国四公子之首,齐之相国,并且需求论及的是爱才重才,如何不能相提并论!”
陈操之温文尔雅道:“请郝参军出题。”
酒过三巡,郝隆起家对陈操之道:“陈掾,你现在已经是征西军府的一员,既为桓大司马幕僚,必知军府常例——”
陈操之终究见到了东晋一朝的枭雄桓温,那刘琨家妓说桓温与刘琨比拟“面甚似,恨薄;眼甚似,恨小;须甚似,恨赤;形甚似,恨短;声甚似,恨雌。”实在有些歪曲,桓温身高七尺余,豪放有风概,紫眸猬髯,面有七星,姿貌甚伟,所谓面有七星,就是桓温脸上有七个黑痣,呈北斗七星摆列,相者以为这是极贵之相,以知人闻名的沛国惔尝称之曰:“温眼如紫石棱、须作猥毛磔,孙仲谋、晋宣王之流亚也。”把桓温比作孙权和司马懿,评价甚高。
郝隆此题比较刁钻凶险,若陈操之褒桓温贬孟尝,那就是面腴,传出去必为那些所谓的高士鄙夷,而贬桓温天然更是不可,有这些拘束,陈操之就很难阐述了,勉强阐述,也必是陈词谰言,如此,陈操之第一题就难以让桓暖和世人对劲。
陈操之道:“幼度讽刺了,论刻苦刻苦,我不会输于任何人,请拭目以待。”
四月二十四日上午辰时,陈操之与谢玄、王坦之一行数十人绕过横山,不远处,姑孰城北的子城在望,姑孰子城是桓温三年前移镇姑孰时构筑的,首要用于屯兵,子城外巡查的军士见到谢玄,都是恭恭敬敬施礼,这些军士对俊美的陈操之不甚谛视,倒是惊奇地看着骑白马的冉盛,象冉盛如许雄浑的大汉就是在这数万军士的姑孰也是极罕见的——
桓温十五岁时其父桓彝在苏峻之乱中为苏峻将领韩晃所杀,韩晃伏法,而泾县县令江播曾参与运营,却安然无事,桓温枕戈泣血,誓报父仇,三年后,江播归天,桓温怀揣匕首利刃,以记念为名,突入灵堂,将江播的儿子江彪等六人杀死,轰动一时——
郝隆盛气道:“好,我先问你三难,然后你再问我三难,看到底是谁读书少!”
晋时民风,七月七各家各户会把衣帛斑斓之类的织物搬出户外晾晒,郝隆家贫,无衣可晒,便坦腹日中,人问其故?答曰:“我晒书。”
一行人绕过子城,将至姑孰北门时,见城门大开,驰出百余骑,镇西大将军桓温率文武属僚来驱逐帝使王坦之,桓温已得谢玄快报,晓得朝廷下诏加他为侍中、都督中外诸军事、录尚书事、假黄钺,故出城相迎。
五十2、腹有诗书多少?(上)
陈操之点头道:“孟尝君与桓郡公岂能相提并论——”
桓温见到陈操之,高低打量,寂然不语,普通人被他看得这么两眼,早已是心中忐忑、额头汗出了,陈操之安闲见礼道:“钱唐陈操之拜见桓郡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