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上品寒士1》 1/1
上一页 设置 下一页

七十五、审时度势[第2页/共3页]

郗超眯起眼睛盯着陈操之,陈操之安然面对,郗超脸上垂垂暴露笑意,说道:“子重是我平生仅见的第一聪明人,审时度势,清楚殷勤,谈玄论道夸夸其谈,临事则束手无策,殷浩、谢万石之流也,能作高蹈之语,又能务实明势,这才是我郗佳宾看重的。”

散骑常侍全礼近六十,身材不如昔日,已上表朝廷要哀告老回籍,就大司徒和吏部批复了,宴席间,全礼与陈操之提及故乡风景,的确归心似箭,人到老来,就想着叶落归根啊。

陈操之对郗超的结局是很清楚的,桓温第三次北伐不消郗超之谋,导致枋头兵败,名誉大跌,已经有力篡位,桓温归天以后数年,郗超也郁郁而终,年仅四十二岁——

郗超道:“我此番入京,护送桓县公结婚并非首务,真正的任务是将桓大司马的奏疏呈递朝廷审议,这就是迁都洛阳,自永嘉之乱播流江表者,尽数北徒,以实河南——子重觉得此议能行否?”

一个武弁前来禀道:“郗参军,桓县公请你畴昔有事相商。”

陈操之听郗超语气慎重,便正襟端坐道:“郗兄请说。”

郗超大吃一惊,问:“桓县公何出此言?”

陈操之道:“洛阳现在是用兵之地,迁都实不成能,为桓大司马计,应先遣亲信大将镇守洛阳,扫平梁、许、河南之地,疏浚漕运,用魏武屯田之法,如此,洛阳敷裕,乃可徐议迁都,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欲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陈操之便跟着郗超去见桓济,桓济二十三岁,身高七尺,左眉有一颗肉痣,面貌算不得俊雅,见到陈操之,略一酬酢,也不顾陈操之在场,便忿忿地对郗超道:“郗参军,那会稽王之女我不想娶了,我明日就回荆州。”

郗超道:“好,那我也来插手,考考你。”

陈操之笑而不语,冉盛箭术是很准的了,但这骑马,才学会两天,就敢自称弓马纯熟,可算是大言不惭。

陈操之便即告别,郗超送到庭中,执手道:“他日再与子重抵足长谈。”

嵇中散便是竹林七贤的嵇康,龙章凤姿,天质天然,萧萧肃肃,开朗清举,山涛歌颂嵇康:“嵇叔夜之为人也,岩岩若孤松之独立;其醉也,傀俄若玉山之将崩。”

送走了全常侍,陈操之想着明日要去全常侍府上回访,门役来报,谱牒司贾弼之来访,刚把贾弼之迎入厅中坐定,门役又来报,东安寺林公弟子支法寒求见钱唐陈公子。

想着那日新安郡主与他好笑的问答,以及史载新安郡主与王献之的事,陈操之不由心下惕然,有点肇事上身的预感。

陈操之心头微震,迁都,这是震惊朝野的大事,桓温素怀异志,有介入之心,曾说过“大丈夫不流芳千古,便遗臭万年”之语,永和十年,桓温第二次北伐大胜,光复洛阳,早就想借迁都洛阳稳固其职位,然后取晋而代之,郗超是桓温的智囊,对桓温的野心应当是一清二楚的,却仍然殚精竭虑互助桓温,天然是想做桓氏的建国功臣,因为如许才气获得更大的权势,也能展胸中抱负,反观东晋皇族,偏安江左,不思进取,王、谢高门在江东立下了根底,占有了高位,也不思北归,以是郗超决意互助桓温,乃至不吝与父亲郗愔分裂——

陈操之见到郗超,急趋数步,深施一礼:“又见郗参军,喜何如之!”

七十5、审时度势

上一页 设置 下一页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