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伤寒杂病论》 1/1
上一页 设置 下一页

第4章 辨阳明病脉证并治[第4页/共5页]

(200)阳明病,被火,额上微汗出,而小便倒霉者,必发黄。

(204)伤寒呕多,虽有阳明证,不成攻之。

(197)阳明病,反无汗而小便当,二三日呕而咳,手足厥者,必苦头痛;若不咳、不呕、手足不厥者,头不痛。

(224)阳明病,汗出多而渴者,不成与猪苓汤。以汗多胃中燥,猪铃汤复利其小便故也。

蜜煎导方:

(226)若胃中虚冷,不能食者,饮水则哕。

(223)若脉浮、发热、渴欲饮水、小便倒霉者,猪苓汤主之。

(199)阳明病,无汗、小便倒霉、心中懊?者,身必发黄。

(248)太阳病三日,发汗不解,蒸蒸发热者,属胃也,调胃承气汤主之。

(229)阳明病,发潮热、大便溏、小便自可、胸胁满不去者。

(241)大下后,六七日不大便,烦不解,腹满痛者,此有燥屎也。以是然者,本有宿食故也,宜大承气汤。

(179)问曰:病有太阳阳明,有正阳阳明,有少阳阳明,何谓也?答曰:太阳阳明者,脾约是也;正阳阳明者,胃家实是也;少阳阳明者,发汗、利小便已,胃中燥、烦、实、大便难是也。

(259)伤寒发汗已,身目为黄,以是然者,以寒湿(一作温)在里不解故也。觉得不成下也,于寒湿中求之。

猪苓去皮茯苓 泽泻 阿胶 滑石碎,各一两

(258)若脉数不解。而下不止,必协热便脓血也。

(247)趺阳脉浮而涩,浮则胃气强,涩则小便数,浮涩相搏,大便则?革更?,其脾为约,麻子仁丸主之。

(217)汗(汗一作卧)出谵语者,以有燥屎在胃中,此为风也。须下者,过经乃可下之;下之若早,说话必乱,以表虚里实故也。下之愈,宜大承气汤。

(206)阳明病,面合色赤,不成攻之。必发热,色黄者,小便倒霉也。

右五味,以水一斗,煮米熟,汤成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猪苓汤方:

(219)三阳合病,腹满、身重,难以转侧,口不仁、面垢、谵语、遗尿。发汗,则谵语;下之,则额上生汗、手足逆冷;若自汗出者,白虎汤主之。

知母六两石膏一斤,碎甘草二两,炙粳米六合

(215)阳明病,谵语、有潮热、反不能食者,胃中必有燥屎五六枚也;若能食者,但?革更?耳。宜大承气汤下之。

右四味,以水一斗,煮米熟,汤成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茵陈蒿六两栀子十四枚,擘大黄二两,去皮

(192)阳明病,初欲食,小便反倒霉,大便自调,其人骨节疼,翕翕如有热状,奄然发疯,濈濈然汗出而解者,此水不堪谷气,与汗共并,脉紧则愈。

(232)脉但浮,无余证者,与麻黄汤。若不尿,腹满加哕者,不治。

(237)阳明证,其人喜忘者,必有畜血。以是然者,本有久瘀血,故令喜忘;屎虽?革更?,大便反易,其色必黑者,宜抵当汤下之。

白虎加人参汤:

(254)发汗不解,腹满痛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吴茱萸汤方:

(189)阳明中风,口苦、咽干、腹满、微喘、发热、恶寒、脉浮而紧。若下之,则腹满小便难也。

(196)阳明病,法多汗,反无汗,其身如虫行皮中状者,此以久虚故也。

(243)食谷欲呕,属阳明也,吴茱萸汤主之。得汤反剧者,属上焦也。吴茱萸汤。

上一页 设置 下一页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