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伤寒杂病论》 1/1
上一页 设置 下一页

第1章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第2页/共3页]

桂枝加附子汤方:

桂枝去芍药汤方:

右七味,以水五升,先煮麻黄一二沸,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一升,日再服。本云桂枝汤二分、麻黄汤一分,合为二升,分再服。今合为一方,将息如前法。

白芍药 甘草各四两,炙

桂枝二越婢一汤方:

(23)太阳病,得之八九日,如疟状,发热恶寒,热多寒少,其人不呕,清便欲自可,一日二三度发。脉微缓者,为欲愈也;脉微而恶寒者,此阴阳俱虚,不成更发汗、更下、更吐也;面色反有热色者,未欲解也,以其不能得小汗出,身必痒,宜桂枝麻黄参半汤。

(3)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为伤寒。

(24)太阳病,初服桂枝汤,反烦,不解者,先刺风池、风府,却与桂枝汤则愈。

(28)服桂枝汤,或下之,仍头项强痛、翕翕发热、无汗、心下满微痛、小便倒霉者,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主之。

甘草四两,炙干姜二两

四逆汤方:

桂枝三两,去皮芍药三两甘草三两,炙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擘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

右五味,咀三味,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适寒温,服一升。服已斯须,啜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温服令一时许,遍身漐漐微似有汗者益佳;不成令如水流浪,病必不除。若一服汗出病差,停后服,不必尽剂;若不汗,更服,依前法;又不汗,后服小促其间,半日许令三服尽。若病重者,一日一夜服,周时观之,服一剂尽,病证犹在者,更作服;若汗不出,乃服至2、三剂。禁生冷、粘滑、肉面、五辛、酒酪、臭恶等物。

右五味,以水一斗,煮米熟,汤成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右七味,以水五升,先煮麻黄一二沸,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一升八合,去滓,温服六合。本云桂枝汤三合,麻黄汤三合,并为六合,顿服,将息如上法。

(19)凡服桂枝汤吐者,厥后必吐脓血也。

(27)太阳病,发热恶寒,热多寒少,脉微小者,此无阳也。不成发汗,宜桂枝二越婢一汤。

(8)太阳病,头痛至七日以上自愈者,以行其经尽故也。若欲作再经者,针足阳明,使经不传则愈。

(17)若酒客病,不成与桂枝汤,得之则呕,以酒客不喜甘故也。

右七味,以水五升,煮麻黄一二沸,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一升。本云当裁为越婢汤、桂枝汤合之,饮一升。今合为一方,桂枝汤二分、越婢汤一分。

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方:

右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五合,去滓,分温再服。

桂枝三两,去皮甘草二两,炙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擘

桂枝麻黄参半汤方:

芍药三两甘草二两,炙生姜切白术 茯苓各三两大枣擘,十二枚

(6)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若发汗已,身炽热者,名风温。风温为病,脉阴阳俱浮、自汗出、身重、多眠睡、鼻息必鼾、说话难出;若被下者,小便倒霉、直视失溲;若被火者,微发黄色,剧则如惊痫,时瘛疭;若火熏之,一逆尚引日,再逆促命期。

白虎加人参汤方:

甘草二两,炙干姜一两半附子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

(21)太阳病,下以后,脉促、胸满者,桂枝去芍药汤主之。

(25)服桂枝汤,大汗出,脉洪大者,与桂枝汤,如前法。若形似疟,一日再发者,汗出必解,宜桂枝二麻黄一汤。

上一页 设置 下一页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