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百家姓(15)[第2页/共4页]
亓官
公良
汝
【姓氏发源】
汝郁,字幼异,陈国人。汉和帝时鲁相,为相时,以德化人,很多流浪农夫都到他统领的处所定居,时为人所赞。
春秋时,鲁国大夫有受封于穀梁,其后代遂有以穀梁为姓。二说源于当代莳植穀粱的后代,他们以穀粱为姓,后改粱作梁,遂有复姓穀梁。
司空曙,字文明,唐朝广平人。官至水部郎中。著有《司空文明诗集》。“大历十才子”之一。
颛孙师,字子张,春秋时陈国人。辞吐举止宽大高雅,待人接物和睦安闲。后唐赠陈伯,宋封宛丘候,称先贤。
【姓氏发源】
东郭
呼延
晋
拓跋珪,鲜卑族拓跋部人,北魏道武帝,北魏王朝的建立者。淝水战后,他乘机复国,初称代,不久改称魏,具有黄河以北地区。他使鲜卑人分地定居,处置耕作,促进生长。
【名流】
穀梁赤,孔后辈子子夏的门生。战国鲁人,为《春秋》作传,与《左传》《公羊传》并称“春秋三传”。
【姓氏发源】
宰父
春秋时,百里奚原为虞国大夫,虞被晋灭后,他被俘获当作陪嫁之臣送入秦国,曾一度入楚养马。后又被秦穆公用五张黑公羊皮赎回,任为秦国大夫,世称五羖大夫,其子孙后代遂以百里为姓。
西周时,周成王弟叔虞受封建唐国,时称唐叔虞。其子燮继位后因唐国南面有晋水,改封国称晋,时称晋侯,厥后嗣遂以晋为姓。
春秋时,陈国公子颛孙在鲁国为官,厥后子孙遂取其名字颛孙为姓。二说源于孔子的弟子颛孙师的后代。
段干
公西
源于春秋时的孔后辈子壤驷赤的后代,壤驷赤字子徒,厥后遂有以壤驷为复姓。
督
钦德载,吴县人,宋末元初时人。初为都督计议官,宋亡后,隐居碧岩山,自号寿岩白叟。
【姓氏发源】
源于以官职名为姓。西周时,司空为六卿之一,主管卖力修建和制作业。至春秋时,晋国士蔫担负司空,其子孙后代遂以司空为姓。
【姓氏发源】
颛孙端木巫马公西漆雕乐正壤驷公良
【姓氏发源】
东郭牙,春秋时齐国大臣,为人朴重,直言进谏,虽时有惹君王不欢畅,但因为他的固执敢说,也为国度和百姓谋福利。
【姓氏发源】
巫马
【姓氏发源】
春秋卫国人端木赐,字子贡,孔后辈子之一。子贡长于雄辩,被孔子点名赴齐游说田常以救鲁国。子贡不负众望,前后游说田常、吴王,越王、晋君,形成了史称“存鲁乱齐,破吴强晋而霸越”的局面,子贡后代遂以先祖端木二字为姓。
呼延煦,字树南,满洲正蓝旗人。咸丰年间进士,官礼部尚书。善书画,尤擅山川。
【姓氏发源】
春秋时鲁国至鲁文公后,鲁国公室慢慢走向阑珊,季孙氏为首的三桓季孙氏家属世为大夫,权倾一时,逐步超出公室。季孙氏中后有子孙以公西为姓,孔后辈子公西赤源于其族。
春秋时,陈国有公子名良,其子孙后代遂以公良为姓。
【名流】
【姓氏发源】
鲜于闾丘司徒司空亓官司寇仉督子车
西周初,周武王封商纣王的诸父、贤臣箕子于朝鲜,箕子的支庶仲,受封在于地,仲后子孙遂取先祖的邑名鲜与于字,分解复姓鲜于。
【姓氏发源】
宰父黑,字子索,春秋末年鲁国人,孔后辈子之一。曾受封为乘丘伯、祁乡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