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百家姓(14)[第3页/共5页]
【姓氏发源】
【姓氏发源】
皇甫松,字子奇,自号檀栾子,睦州新安人,晚唐墨客、词人。
【姓氏发源】
夏朝时,炎帝裔孙四岳的后代被封于申,为侯爵位,世称申侯。厥后有支裔孙搬家于屠原,厥后子孙遂取封国申与居住地屠构成复姓申屠。二源于夏朝贤人申徒狄,申徒又转写成申屠,申徒狄以后遂以申屠为姓。三源于官职为姓,春秋时楚有官职称申屠,其子孙后代以官称申屠为姓。
战国时,越王无疆被楚威王杀死,越国被灭。无疆之子蹄,受楚王封于乌程欧余山的南面,因山南为阳,故称其欧阳亭侯,其子孙后遂以欧阳为姓。
周文王之子毕公高,其裔孙魏颗为春秋时晋国名将,魏颗因军功受封于令狐(现山西临猗),厥后子孙遂以封邑名令狐为姓。
桓
尉迟
欧阳生,名容,字和伯,西汉千乘人。为博士,他的后代也多出学者,持续八代均为博士,世代以研讨《尚书》为特长。
【姓氏发源】
南北朝期间,北魏孝文帝迁都定居洛阳,鲜卑王族拓跋氏改成元姓,故北魏也称元魏。孝文帝的叔叔即北魏献文帝之弟的家属,被赐改称复姓万俟。
宇文邕,小字祢罗突,武川鲜卑族人。宇文泰第四子,北朝北周天子。谥号武帝。
申屠嘉,汉朝都尉,至文帝时拜丞相,封固安侯。为人廉直,不受私家奉求。
公羊高,战国时齐国人。《春秋公羊传》的作者。《春秋公羊传》,亦称《公羊春秋》或《公羊传》,侧重阐释《春秋》之微言大义,史事记录较简。
【姓氏发源】
【姓氏发源】
【姓氏发源】
尉迟恭,字敬德,唐朝名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曾帮李世民篡夺帝位,“门神”的原型之一即来源于尉迟恭。
濮阳
【名流】
澹台公冶宗政濮阳淳于单于太叔申屠
春秋时,鲁国粹问家少正卯,曾与孔子同时聚徒讲学,主张改革,影响甚广,孔子的很多门生都曾到他那边听讲。在当时闻名远近,号称“闻人”,其子孙后遂以闻报酬复姓,或以闻字为单姓。
【姓氏发源】
【名流】
公鼐,字孝与,号周庭。蒙阴人,明文学家。著有《问次斋集》。与公逸仁、公跻奎、公一场、公家臣,史称“五世进士”。五世进士,此中有两名同授翰林编修,一时名重朝野。
【姓氏发源】
【名流】
淳于诞,后魏时蜀汉人。官终梁州刺史。十二岁时随父亲前去扬州,其父在路上被盗贼所害,他誓要昂扬,倾财结客,半月内破贼樊文炽,遂得复仇。
【姓氏发源】
【名流】
【姓氏发源】
源于黄帝大臣桓常,其子孙后代遂以桓为姓。二源于春秋时宋国国君宋桓公后代。三源于南北朝北魏鲜卑族复姓乌丸氏所改。
汉朝时匈奴称最高统治者为“撑犁孤涂单于”,意义是像天一样泛博高远,匈奴左贤王归降于汉朝后,其王族后遂以其君位之称单于为姓。
【姓氏发源】
东方朔,西汉辞赋家。汉武帝即位征贤时,东方朔上书自荐。前任常侍郎、太中大夫等职。他脾气滑稽,言词敏捷,风趣多智。但汉武帝始终不委以重用,只把他当俳优对待。著有《答客难》《非有先生论》以明其志。
司马迁,字子长,西汉夏阳人,西汉史学家、文学家,著有《史记》,又称《太史公记》,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白而入狱受腐刑。完成了我国最早的纪传体通史《史记》,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