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百家姓(8)[第2页/共5页]
西周时有太叔受封于共国(现河南辉县),世称共伯。春秋时,被卫国所灭后,厥后遂以共为姓。另在唐朝之前,为避仇避祸,一些“共”氏家属加水旁,改姓“洪”。三源于豫章有弘氏(一说宏氏),因避宋朝时名讳,改同音“洪”姓。又有曲阿弘氏也因避讳改姓洪。
程嵇邢滑裴陆荣翁荀羊於惠甄麴家封
翁方纲,字正三,清朝大兴县人。官至内阁学士。精于金石考据,善于书法、词翰。
商王武丁封其叔父曼季于邓国(现河南邓州),世称邓侯。邓国被楚国所灭后,其子孙遂以国名邓为姓。因邓姓为曼季后嗣,也说邓姓源于曼姓。二源于五代南唐后主李煜第八子李从镒,曾受封为邓王。南唐亡后,厥后以父封地名邓为姓。
【姓氏发源】
【名流】
【姓氏发源】
田完之裔孙、齐宣王少子通受封于陆乡,厥后子孙遂有陆姓。二源于鲜卑族复姓所改。南北朝时的北魏陆孤氏,后改姓陆。三源于春秋时有陆浑国(现河南嵩县),厥后也有以陆为姓。
【姓氏发源】
周宣王时,赐与有军功的将士封赏,将程休父封程氏故地程国为国伯,时称程伯休父,其子孙后遂以封国名程为姓。二源于春秋时,晋国有中行荀氏之子食采于程邑,厥后遂以邑名程为姓。
【姓氏发源】
【名流】
【名流】
邢昺,字叔明,宋朝济阴郡人。官至礼部尚书。参与校定三《礼》、三《传》等。
【姓氏发源】
【名流】
周宣王期间的大臣尹吉父,南征北战,立有军功,厥先人遂以吉字为姓。
【姓氏发源】
程颐,字正叔,北宋洛阳人,人称伊川先生,北宋理学家、教诲家。与其兄程颢,学术思惟、教诲思惟基秘闻同,共创“洛学”,为理学奠定根本,二人合称“二程”。
洪秀全,广东花县(现花都会)人,承平天国活动的首要带领人。1851年建号承平天国,称天王。接收初期基督教义中的划一思惟,创建拜上帝会,著《原道救世歌》,主张建立太古“天下为公”乱世。
【姓氏发源】
【名流】
【姓氏发源】
於清言,晋陵(现江苏武进)人,南宋画家。官至浙西安抚司、计议官。擅画荷花,专画荷花草虫,著有《图绘宝鉴》《毗陵志》《历代画史传》等。
【姓氏发源】
春秋时鲁国有诸邑,在诸邑仕进拿奉禄的公族大夫后遂以诸为姓的。二源于春秋越王勾践的后嗣中有叫驺于诸,因反秦有功,受封为闽越王。后至汉朝被汉武帝灭后,厥先人遂以诸为姓。
钮克让,元朝时文官,为民谋福,深受百姓赞誉,而被记入史乘。
龚遂,字少卿,西汉南平阳县(现山东邹县)人。进谏时引经据典,荒灾时开仓济贫。
惠施,宋国人,战国时政治家、辩客和哲学家。他主张魏国、齐国和楚国等国结合起来对抗秦国,并建议尊齐为王,是合纵抗秦时最首要的构造人和支撑者。
源于战国期间楚国大夫申包胥以后,其子孙后代中有以包字为姓。二源于鲍姓先人,去鱼旁所改。
崔灵恩,南朝梁东武城人,遍读五经。著有《毛诗注》《周礼集注》《三礼义宗》。曾任北魏太常博士、国子博士、贵州刺史等。
石崇,字季伦,西晋文学家。
钮
【姓氏发源】
程
包融,唐朝吴兴人,官至集贤殿学士。与贺知章、张旭、张若虚合称“吴中四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