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百家姓(6)[第2页/共5页]
娄师德,字宗仁,唐郑州原武(现河南原阳)人。唐高宗、武则天两代大臣,武后时宰相,掌理朝政,事必恭亲,雅量待人,任人唯贤。守边塞要地三十年,谥号贞。
【名流】
【姓氏发源】
【姓氏发源】
贾谊,西汉文帝时的政论家、思惟家、散文家。著有《过秦论》《论积蓄疏》《陈政事疏》《吊屈原赋》等。官至梁怀王太傅,曾多次上疏陈治安之道。
危姓发源有三个说法:一说是危姓来自三苗族所居住的处所而起的姓氏;一说是危姓来自周武王庶子的赐姓;一说是危姓来自甄丰之子甄寻按照出亡处所的名字而起的姓氏。
春秋时,齐文公吕赤之子受封于高邑(现河南禹县),人称公子高。其孙傒,后以祖受封之邑名为姓,称高傒,遂后有高姓。二源于齐惠公吕元之子,公子祁,字子高,厥后有支孙以王父字高为姓。三源于改姓。有鲜卑族人元景安,因有功,被北齐文宣帝高洋赐姓为高。又有后燕天子慕容云,原鲜卑族,自称高阳氏后代,后改称呼高云。
【姓氏发源】
夏
蓝玉,常遇春妻弟,明初大将。勇猛善战,屡有建功而受封凉国公,后恃功骄横,所作为多犯警,终以谋反罪受族诛,史称蓝狱。
【名流】
强行健,清朝人,幼时家贫,好学不倦,后又行医。著有《印论》《医案》《伤寒直指》等。
徐
【名流】
童
高
颜真卿,唐朝大臣、书法家。开元年间进士,累官至监察御史。善正、草书,笔力沉着雄浑,为世所宝,称为颜体。故宫博物院藏有其《竹山连句》墨迹,著有《颜鲁公文集》。
【名流】
源于以丘作邱改。为避孔子(名丘)名讳,丘姓先人将丘加邑(阝)旁改写成邱字。二源于以地名为姓。姜太公受封于齐国,定都于营丘(现山东临淄),厥后遂有以丘为姓。三源于东汉时东胡别支乌桓部落的丘氏。四源于南北朝时鲜卑族复姓丘敦氏,后随魏孝文帝南迁中原定居洛阳后,改成邱姓。
颛顼后嗣邾武公,名夷父,字伯颜,人称颜公,其子孙后代遂有以颜为姓。又有周公旦的后嗣受封于颜邑,其子孙后代有以颜为姓。
江淹,字文通,南朝闻名政治家、文学家,宋州济阳考城人。历仕南朝宋、齐、梁三朝。江淹少时孤贫好学,六岁能诗,江淹凸起的文学成绩表示在他的辞赋方面,他是南朝辞赋大师,与鲍照并称,代表作有《别赋》《恨赋》。
周武王建朝后,封夏禹的后嗣东楼公于杞,建杞国,其他没有获得封地的,后以原国名夏为姓。二源于夏侯氏所简化。三源于以父字为姓。春秋时,陈宣公之子少西,字子夏。厥后子孙以父字夏为姓。
【姓氏发源】
【名流】
【名流】
路
徐达,字天德。濠州(现安徽凤阳)人,明朝建国功臣之一。元末年间,插手农夫叛逆兵,因其智勇双全,长于策画,统军有方,屡建军功,为明朝建国立下汗马功绩。卒后,追封中山王。
春秋时宋桓公,其曾孙伯宗在晋国仕进,食采于钟离(现安徽凤阳),厥后子孙遂有钟氏、钟离氏。二源于钟离氏所改。项羽部将钟离昧,居颍川长社(现河南长葛),厥后改成钟姓。
【名流】
骆宾王,婺州义乌(今属浙江)人,唐朝文学家。高宗时官至侍御史。因故下狱,获释后出任临海丞。为初唐四杰之一,有《骆临海选集》。
春秋时晋国有大夫胥童,厥后嗣有以童字为姓。又有神话传说,上古颛顼之子老童,厥后遂有童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