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除妖魅包文正联姻,受皇恩定远县赴任[第1页/共5页]
你道李老爷为何如此留意?只因昨日书房见了包公以后,回到内宅,见了夫人,连声嘉奖说:“包公品德好,学问好,将来不成限量。”张氏夫人闻听,道:“既然如此,他若将我孩儿治好,何不就与他结为秦晋之好呢?”老爷道:“夫人之言,正合我意。且看我儿病体何如,再作事理。”以是老两口儿惦记此事。又听李保说二鼓还要上坛捉妖,是以不敢早眠。天交二鼓,尚未安寝,特遣李保前来密查。不料李保拿了此帖返来,故叫他细细的拜候。
包公接过一看,不觉面红过耳,悄悄思道:“我晚间恍忽之间,如何写出这些话来?”又想道:“本来我小时山中遇雨,见那女子竟是狐狸避劫,却蒙她累次救我,她竟知恩报恩。”包兴在旁焦急,恨不得同意相公应允此事,只是不敢插口。李老爷见包公沉吟不语,便道:“贤契不必沉吟。据老夫看來,并非妖邪作怪,竟为贤契来作红线来了,可见凡事自有必然事理,不叫过于迂阔。”包公闻听,只得答道:“既承大人错爱,敢不从命。只是一件,必要禀明:候晚生会试今后,回家禀明父母兄嫂,当时再行纳聘。”李老爷见包公应允,满心欢乐,便道:“合法如此。大丈夫一言为定,谅贤契毫不食言。老夫静候佳音便了。”
有话即长,无话即短。一日,包公与包兴悄悄进了定远县,找了个饭铺打尖。正在用饭之时,只见从内里来了一人。酒保见了,让道:“大爷少会呀!”那人拣个座儿坐下。
说话之间,排开桌椅,摆上酒饭,老爷亲身相陪。喝酒之间,又议论些齐家治国之事,包公应对如流,说的有经有纬,把个李老爷乐的再不肯放他主仆就行,连续留住三日,又见过夫人。三今后备得行囊马匹、衣服盘费,并派主管李保跟从上京。包公拜别了李老爷后,又叮嘱一番。包兴此时欢天喜地,精力百倍,跟了出来。只见李保牵马坠镫,包公上了坐骑,李保谨慎服侍,事事经心。一日,来到京师,找寻了下处,统统吏部投文之事全不消包公操心,竟等临期了局罢了。
李保回身来至大门外,将包公主仆引至书房。献茶后,复出去讲道:“家老爷出见。”包公赶紧站起。从内里出去一名须发半白、面若童颜的官长。包公见了,不慌不忙,向前一揖,口称:“大人在上,晚生拜揖。”李大人瞥见包公气度不凡、边幅清奇,赶紧行礼,分宾主坐下,便问:“贵姓?仙乡?因何来到敝处?”包公便将上京会试、路途遭劫,毫无藏匿,和盘说出。李大人闻听,本来是个流浪的墨客。你看他言语直率,倒是虔诚之人,但不知他学问如何?因而攀话之间,考问多少学业。包公竟是问一答十,就便是夙儒名流,也不及他的学问赅博。李大人不堪欢乐,暗想道:“看此子骨格清奇,又有如此学问,将来必为人上之人。”谈未几时,临时告别,并叮咛李保:“好生奉侍包相公,不成怠慢。晚间就在书房安息。”说罢。回内去了。统统捉妖之事,一字却也未提。
且说这李大人不是别人,乃吏部天官李文业,告老退归林下。就是这隐逸村名,也是李大人起的,不过是退归林下之意。夫人张氏,膝下无儿,只生一名蜜斯。因游花圃,偶尔中了邪祟,原是不准张扬。无法夫民气疼女儿的心盛,特差李保前去各处,觅请法师退邪。李老爷无可何如,只得应允。这日正在卧房,伉俪二人讲论蜜斯之病,只见李保禀道:“请到法师,是个少年儒流。”老爷闻听,心中暗想:“既是儒流,读圣贤之书,焉有攻乎异端之理。待我出去责备他一番。”想罢,叫李保请至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