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游历 十六节 得琴比书[第1页/共3页]
李易汗颜不已,赶快拉过苏媚,叫她别胡说,免得贻笑风雅。
然孟沛仍然认输,如果岳麓书院承认这局胜了,此事若传的开来,怕是世人皆奖饰邹城孟家重言守诺,君子之风,皆鄙夷岳麓书院乘人之危,巧取豪夺,可叹本身的几位师兄弟竟然连这个都不能看破,仍固执于大要上的胜负。
“衡山苍苍入紫冥,下看南极白叟星。
孟沛见得天玄子、慧空二人神采,知题目安在,开朗一笑,道:“大丈夫一言既出驷马难追,鄙人既然认输了,自没有改口的事理,现在四场比试另有两局,以李兄之大才,邹城孟家一定没有胜算!”
…………………
如此成果,世人自无定见,躬身称是。
江晚余回过甚来,恋恋不舍的望了李易手中的天下琴一眼,就仿佛告别一名几十年的至好老朋友,对李易道:
这一回合乐艺比拼,李易横空出世,以一曲《依襟曲》,能让享誉乐界数十年的江晚余大师隐退,能让天下琴认主,世人一看便晓得是邹城孟家胜了。
李易小小年纪,举目无亲,能在战乱流民生涯中存得性命,这中间要吃过多少凡人难以设想的痛苦?要见过多少惨绝人寰的生离死别故事?也难怪李易能弹出这等让人潸然泪下的曲子。
“这首曲子名为《依襟曲》,乃是小道在流浪途中遇见一名盲眼老者,每日夜深人静时候所奏。那一名盲眼老者厥后染上瘟疫,度量嵇琴而去世,小道是以中故事过于惨痛,故不肯在人前提及。”
世人听得“断机笔”之名,肃严起敬。
孟沛以笔为兵器,在书法一道上天然成就不凡,这会儿当仁不让,衣袖一甩,道:“本日鄙人便以手中家传‘断机笔’来向诸位就教一番。”
江晚余说罢,只一拂手,回身便向着莽莽衡山中走去,阳光洒在江晚余的背影上,虽是凌晨的温暖暖和,却也说不尽的寥寂孤傲,有歌声传来一起上的沧桑,唱曰:
汗青上有几次闻名的因为战乱而由北往南迁徙的大移民,幸存者常常十难余一,途中便是十八重天国在大家间的实在写照,昔日魏武帝曹操便如此描述“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这梁子算是结下来了,不过李易并不在乎,睬也不睬两人,只悄悄的将天下琴保藏好。李易连全真派的弟子都敢杀,又如何会惊骇两两岳麓书院弟子的惦记?
拜谢诸位!
孟子幡然大悟,今后好学苦读,将母亲断掉的那匹布中的麻抽出来,做了这一只“断机笔”,以示不忘母亲教诲之恩。
在一旁不明以是的苏媚睁大着一双眼睛奇道:“孟墨客,我固然不黄历法,也看得出你这字也得不错,苏瘦子又不是嘉奖你第一,不过第四罢了,你有甚么愧不敢当的!?”
“本日得遇江前辈以及嵇康大贤的天下琴,小道将此曲弹了出来,总算是不让《依襟曲》泯没于世。”
而行书体的代表作公认有三:东晋王羲之的《兰亭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唐朝颜真卿的《祭侄稿》被称为“天下第二行书”,苏轼的《黄州寒食帖》则被称“天下第三行书”,王羲之、颜真卿、苏轼皆是名动千古的大师,苏瘦子将孟沛的抬到如此高度,实在是至高无上的嘉奖了。
孟沛连连自谦,道前辈高赞,愧不敢当。
丁壮听曲离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琴名天下,万望小哥儿不要孤负其名!”
孟沛让开身子,不敢接管李易之礼,反而拱手向李易施礼,满怀歉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