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七章兵分两路[第1页/共2页]
目睹世人定见达成分歧,刘备当即站起来点头道:“赋税之事,便交由子毅去办。我意已决,出兵北上,讨伐青州贼寇!”
面对荀彧提出的题目,张恒悠悠笑道:“安设百姓所需的赋税,无妨让徐州世家来出。”
另一类则是像汝南袁氏、庐江陆氏、南阳邓氏这类扎根处所、对基层具有庞大影响力的家属。他们虽称不上为祸一方,倒是本地本色性的土天子,坐拥良田豪宅,一群放屁油裤裆的家伙。
闻言,世人纷繁都点了头。
“玄德公,此次出兵,无妨兵分两路。”张恒拱手道,“一起沿琅琊郡北上,直奔北海,剿灭黄巾贼寇以后,便持续向东光复东莱,将半个青州归入囊中。
“事在报酬。成与不成,还得当作果。”张恒笑道,“再者,此番北上用兵,也不会持续太久,最多两个月时候,不管战果如何,都得结束。”
万事开首难,就算屯田之法能带来源源不竭的粮食,但第一季的耕作老是需求粮种的,而在第一季庄稼成熟之前,百姓们也是要用饭的。
这番抵赖天然骗不过荀彧,但张恒既然表示只此一次,他也只好点了点头。
没有世家豪绅盘亘,就省了将统统推倒的步调,将来不管推行任何鼎新,只要能让百姓赢利,青州不会有任何停滞,反倒是一件功德。
闻言,荀谌哂笑道:“子毅觉得徐州世家都是开善堂的,你让他们出他们便出?”
徐州北边的泰山郡,可谓山川纵横,易守难攻,且对徐州有居高临下之势。特别是其内有一条直通琅琊要地的官道,一旦被人掌控在手中,结果不堪假想。
“为何?”刘备皱眉道,“我们不是要剿灭黄巾贼寇吗,去泰山干甚么?”
“啊?”
汉朝实施的是察举制,郡国长官每年可举孝廉一人,不满二十万人丁的郡国,则是三年举一人。一旦被举为孝廉,便能够入京参与测验,授予郎官的职位,这是两汉以来最正统的退隐体例,足可见孝廉名额的贵重。
现在已是八月下旬,比及十月末的时候,青州就该落雪了,再想打也不成了。
二者,泰山郡虽属兖州之地,却对徐州意义严峻。现在兖州群龙无首,我们无妨以剿灭贼寇的名义一并拿下,作为徐州西北樊篱。”
眼看世人齐声反对,张恒一挥袖道:“别急,我还没说完。并非卖官,而是售卖孝廉的名额,同时也能摸索出民气之向背。”
“文若此言差矣!”张恒笑道,“何谓孝廉?首重德行而次重才气。孝敬父母、恭敬师长、布施乡里,这些都是善举。但如果肯毁家抒难,帮助玄德公成绩大业,莫非就不是善举了?
徐州五郡,能够举五名孝廉,再加上刘备身为州牧,能够举一名茂才,加一起足足六个名额,也就有了做文章的根本。
听到领兵人选,张飞总算找到了机遇,赶紧大喊道。
“我,兄长,我愿领兵北上!”
刘备又向张恒问道:“子毅,此次出兵北上,该由何人领兵?”
“服从!”
要晓得,这内里可不乏真正的布衣百姓,或是为生存所迫,或是被裹胁着才插手了黄巾。
但这毫无疑问是真正的乱政,若实施起来,必定会闹出大乱子。
荀彧的言外之意很简朴,你要兵戈,要为今后做筹办,能够了解。但收降的百姓如何安设,这个题目必须处理。
这下不但荀彧震惊了,连带着场中其别人都收回了不成置信的赞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