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三国:我能趋吉避凶》 1/1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第73章 荀彧出仕[第1页/共2页]

荀彧闻此任命,不由惊诧,封疆大吏之职,足见皇上对其信赖之深,才气之承认。贰心中涌动着难以言喻的感激之情,膜拜在地,誓词定当鞠躬尽瘁,不负皇恩,尽力以赴领受荆州政务,安抚民气,鞭策地盘鼎新,让荆州成为一片百姓安居乐业、物阜民丰的乐土。

现在,荀家有他和叔叔荀彧在华朝的政治舞台上占有一个吏部副部长、一个荆州州长的位置。即便曾有过地盘被充公的波折,也涓滴不会摆荡荀家将来在朝野中的声望与影响力。

更有文人骚人挥毫泼墨,题写“天下一统,承平可期”的春联,贴于门楣之上。

“自汉末以来,天下纷争,诸侯盘据,百姓流浪失所,生灵涂炭。朕承天命,以承平玄门主之名起于黄巾,矢志复兴中原,规复天下之承平。数载挞伐,朕与诸位文臣武将并肩作战,历经千辛万苦,终究荡平四海,一统中原。”

荆州正在领受各郡县城防与行政事件,但是,天下大局已定,几无波澜复兴之虞。

“现司隶、并州、幽州、冀州、青州、徐州、兖州、豫州、扬州、交州、荆州、益州、凉州等十三州之地,皆已归入华朝之版图。朕将秉承仁德之道,以安百姓,德治天下。凡我臣民,皆应恪失职守,同谋国事,勿忘承平之愿,勿负朕之希冀。”

“承平四年蒲月月朔,朕谨以此文,昭告天下,万民共鉴!”

荀家将来在华朝,必然是最显赫的政治家属之一。

“朕深知,天下承平非一日之功,需我华朝高低一心,共同尽力。朕将广纳贤才,兴建水利,生长农耕,鼓励商贸,以充分国库,善待百姓。同时,朕亦将加强武备,以保社稷之安宁,护我中原之边境。”

天子张循所撰《中原一统、天下承平》诏文的登载,对此时天下百姓来讲如同久旱逢甘霖,刹时在官方掀起了轩然大波。

只要有皇上的信赖与承认,那些以往在汉朝所看重的良田万顷、仆人千员,都显得微不敷道。因为真正的力量,源自于皇上的信赖,源自于为国度和百姓所做的进献。

“朕亦知,天下之大,无奇不有。或有宵小之辈,心胸不轨,企图颠覆华朝江山社稷。朕在此严明声明,凡有勇于进犯华朝官府或军队者,一概视为叛国之徒,必将严惩不贷!”

荀攸,这位虽年长荀彧几岁却因家属辈分而被称为侄子的智者,闻言微微一笑,眼神中闪动着对将来的笃定:“世事如棋局局新,彼时我们皆谛视于何进、董卓、袁绍等人的雄图壮志,又有谁能预感到,终究竟是承平道与黄巾军成绩了这番霸业?但是,这也恰是皇上天命所归,不容置疑的意味。您看,前朝末帝刘协,已放下过往,放心为安乐公,跟从张仲景、华佗学习医术,造福百姓。皇上更是胸怀宽广,不但未加限定,反而任由其在洛阳自在行走,这份仁德,实为天下所仰。叔父,何不适应天命,出山帮手皇上,为这天下百姓尽一份力呢?”

“朕,华朝天子张循,临御天下,感念百姓,今特以此文,昭告四海,以慰炎黄鼻祖之灵,以安百姓之心。”

“真是世事无常,”荀彧轻声感慨,仿佛是在对过往的风云变幻停止一场无声的对话,“想当年,皇上还在并州太行山的艰巨困苦中挣扎,现在仅仅几年时候,却已一统国土,成绩千秋伟业。”

荀彧闻言,眉头微蹙,似是在心中衡量着利弊:“吾当年确有成见,视承平道与黄巾军为背叛,誓要除之而后快。现在观之,能为百姓谋福祉,使万民安居乐业者,方为明君。只是,吾曾誓死尽忠汉朝,严词回绝皇上征召,现在华朝已定鼎天下,吾若再退隐,恐遭人非议,更恐皇上心中有所芥蒂。”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