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稳定南阳[第1页/共2页]
刘琦笑道:“程昱已被吕常斩首,吕将军乃南阳博望人,见同亲被如此残杀,怒而斩之,已弃暗投明。”
除了南阳以外,他最体贴的就是江夏,固然甘宁阴差阳错又转回荆州,但黄祖仍然不是孙权的敌手。
而此一战河北军灭亡殆尽,二人得知本相后反过来一想,便晓得曹操这是借刀杀人之计,怎能不让民气寒?
白河两岸,一簇簇人群被豆割隔来,如同歉收的麦垛,沿河搭建营帐,现在的曹军如同灾黎普通,安设起来并不轻松。
曹操毁灭袁绍以后,竟命令屠邺城,二人得知动静便心有痛恨,那边可有他们的亲朋老友,竟无一幸免。
诸葛亮点头道:“将军中原,与吾不谋而合!”
不过眼下要紧的还是清算疆场,安宁民气,将南阳完整安定下来。
刘琦也摆出一副洞察世事的神态,负手顶风而立,缓缓道:“曹操最善用人,雄师南下,岂能不顾徐州?合肥守将张辽,久经惯战,孙权又从未领过兵,如果急于出头逞能,必遭大败。”
但不管如何,荆州的局势根基稳住了,曹操此次在南阳犯下的罪过,比屠徐州还要卑鄙,曹军休想再踏进荆州半步。
刘琦言道:“曹军杀进南阳,东吴却一向按兵不动,周瑜在柴桑练兵已久,孙权一心要攻江夏报仇,此次大变态态,恐有别图。”
刘琦大喜,命二人去收编降兵,愿持续参军的体例参军,愿留下种地的分地安设,愿回北方客籍的,发放军饷遣回。
目前的孙刘联盟固然没有正式结成,但两边构成默契,也就充足了!
刘琦上马驱逐二人,叹道:“昔日袁公发檄讨贼,可惜二位将军为小人暗害,无法从贼,幸赖二位不忘初心,为国效命,此后你我同心戮力,复兴汉室。”
这几年时候,孙策、孙权为抨击仇,多次攻打江夏,一副不共戴天的姿势,这大好机遇又不要了?
诸葛亮问道:“何故见得?”
张郃恍然道:“将军宽仁,此举必能大获民气,又让曹贼大失民望,河北初定,燕赵男儿毫不甘受辱,定叫老贼焦头烂额。”
孙权出兵北上,意味着孙曹战事又起,如果他们在淮南对峙比武,就是荆州生长的良机。
想起关羽攻打樊城,孙权如果不偷袭荆州,而是去攻徐州,说不定两家早就朋分中原,汗青又是另一个走向。
诸葛亮笑道:“孙权胸藏弘愿,周瑜亦当世良将,岂会为私仇而不顾大局?曹操雄师南下,被管束于南阳,徐州空虚,此乃东吴北上之良机也!”
有人能掌控机遇一战成名,也有人能将大好的机遇白白断送,还感慨时不我待,天意不公。
张郃嘲笑道:“此人实乃奸贼也!”
就算缔盟又如何,以孙权的脾气,不晓得甚么时候就给你来个背刺,反不如时候保持警戒来得安然!
二人见刘琦还帮他们说话,心中打动,张郃问道:“敢问将军,可曾抓到程昱?此人乃祸首祸首,务必除之。”
他固然有些先见之明,但在局势判定上还是不如诸葛亮,现在汗青已经呈现偏差,离开轨迹,本身也要多多学习才是。
对于刘琦来讲,接下来就是稳步生长,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
诸葛亮轻摇羽扇,笑道:“将军勿忧,吾料此时东吴水军已然出动,不过并非攻江夏,而是去了淮南。”
张郃抱拳道:“此等奸贼执掌朝政,逼迫天子,实为大汉之不幸,吾等当为国除贼,在所不辞!”
张郃叹道:“人言曹操奸雄,历经诸事,鄙人不敢苟同!”
正到处慰劳降军,拉拢民气的时候,诸葛亮也来到火线,望着这片惨景,无法感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