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函谷雄关识英豪,宦官密谋乱朝纲[第2页/共4页]
“那依大人之见,该如何是好?”
就连吕布前去洛阳,也要绕道而行,可见壶关的治安,并没有丁原所说的那么承平。
“竟然另有这类事?”吕布故作惊奇地说道,心中却暗自思忖,“董卓在这个时候崛起,看来西凉的局势,比我设想的还要庞大啊。看来我得尽快赶到洛阳,刺探一下动静才行。”
在吕布看来,羌人不过是乌合之众,底子不敷为惧。
“亲眼目睹这天下第一雄关,心中感慨万千啊。”陈宫望着面前的宏伟关隘,不由收回感慨。
现在,刺史府外,并州别驾邓高负手而立,望着灯火透明的府邸,眼中尽是庞大的神采。
“羌人勇猛善战,不成轻敌啊。”张让不无担忧地说道。
护羌校尉,是汉朝为了办理羌人而设立的一个官职,职责是监督羌人的一举一动,制止他们造反。
“服从。”
为首之人,恰是十常侍之首,中常侍张让。他坐在本来属于天子的龙椅上,环顾四周,缓缓开口问道:“西凉的战事如何了?”
“本来如此。”吕布点点头,表示了解,“那些羌人真是不知死活,竟然敢应战朝廷的权威,真是自寻死路。”
此时现在,温德殿内,十常侍齐聚一堂,正在商讨大事。
“主公,前面就是函谷关了。”陈宫指着远处的关隘,镇静地说道。但是,吕布却面无神采,仿佛并不如何感兴趣。
“那座关隘本来叫做汉关,是汉武帝为了拱卫东都洛阳,才将其扩建为关隘,并改名为函谷关。以是,人们便将三门峡那座关隘称为新关,而将这里称为旧关。”
***
自古以来,外戚和寺人,就是水火不容的两个群体。汉灵帝为了稳固本身的统治,便想出了“以宦制衡”的战略,操纵寺人来打压外戚权势。
“并州需求一名新的主宰,一名能够带领并州百姓,走向光辉的明主。而你,丁原,你已经老了,你的思惟,你的格式,都已经跟不上期间的法度了……”邓高摇了点头,回身拜别,消逝在夜色当中。
陈宫赶紧翻身上马,指着本身背后插着的旗号,大声说道:“我们是并州刺史府的使者,受命前来洛阳,向朝廷递交奏章。”
羌人,是西凉地区的一个游牧民族,与匈奴一样,都是汉朝的亲信大患。近年来,因为鲜卑和乌桓的崛起,羌人逐步销声匿迹,没想到现在又死灰复燃了。
但是,就在这天早晨,一群不速之客,却突破了温德殿的安好。
吕布的语气非常客气,兵士的态度也和缓了一些:“你是那里人?”
为了制止不需求的费事,陈宫特地在马背上插了一面丁原的旗号。但是,守城的兵士却并不买账。
“你我了解多年,你的心机,我又岂会不知?”邓高长叹一声,昂首望向天涯的明月,“月盈则亏,水满则溢,丁刺史,你究竟要执迷不悟到甚么时候?戋戋一个障塞尉,也值得你如此大费周章?”
“恰是。”
“你是说,三门峡那边阿谁函谷关是假的?”
***
太行山脉如巨龙般横亘在并州和司隶之间,想要翻越这座巍峨险要的山脉,就必须颠末壶关。固然丁原曾经亲身率军安定了壶关一带的盗匪,但太行山阵势险要,易守难攻,仍然是盗匪横行的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