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洛水嘉会[第1页/共3页]
袁基感喟道:“他二人如果肯为国度着力,也就罢了。本月朔味的效仿孟尝、信陵,广交天下豪杰之士,名声远播,却多次回绝朝廷、公府的征辟,如此下去,恐怕会被朝廷猜忌,给家属带来祸害啊。”
王盖咏《鹿鸣》:“呦呦鹿鸣,食野之苹……”,以示本日出游,乃是君子嘉会。
此时公子这个称呼,还不像厥后那么众多,只要做过三公之位的官员家的儿子,才有资格被称做“公子”,袁氏一门四世三公,袁绍当然有资格被称做公子。
此时的袁绍,一身胡服打扮——当初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将胡人的服饰引入中原,以是秦汉以来,武将的服饰,本就带有一些胡风,好比军人戴的武弁大冠,上面以金附蝉和貂尾做装潢,这就是来源于胡人的服饰。再加上,现在的天子刘宏,也颇好胡风,故而在洛阳穿戴胡衣,也算是风行时髦。是以,袁绍穿戴胡服,一来是便利射猎,二来也算是当代潮男,倒没甚么值得大惊小怪的。
那人听了,道:“至公子请稍后,小人这就去找二公子。”说着,又喝令其他之人,替袁基牵马执蹬,带袁基先去歇息。
袁基咏《泮水》:“思乐泮水,薄采其芹……”,以鲁侯比方刘照,既有赞誉之意,又埋没训戒:你可要学诗中的鲁侯,“敬慎威仪,维民之则”,“允文允武,昭假烈祖”啊。
故而刘照只好难堪的说:“刚才兴之而至,偶尔得了两句,现在若要想对付开来,完成整篇,倒是力有不逮。我自开蒙以来,一向学习的是儒家文籍,于诗赋一道,尚未浏览,故而……”
袁基闻言,道:“殿下,研读典范,体悟先圣之道,乃是正理,诗赋不过是小道,殿下不必是以自惭。”
卢恺咏《淇奥》:“瞻彼淇奥,绿竹猗猗……”,以诗中所描述的君子鼓励在场之人,但愿大师能以此为目标,养正己身。
世人听闻,皆出言附和,倒让刘照一时候哑口无言。他所引述的诗句,来自陶渊明的《归园田居》组诗中的一首,而陶渊明的这组诗,抒发的是去官归乡后,躬种故乡,隐逸山林,不想再参与宦海排挤的表情。是以,就算刘照情愿厚着脸皮,将此诗据为已有,念出来也反面景啊。他如果士人出身的文人雅士,高吟“归隐”之诗,倒是能在士林中获得一些奖饰,可他恰好是皇子,并且是身负众望的皇子,如若动不动就说本身“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那还得了。
世人安息了一会,出帐来到了洛水河边。刘照极目四望,顿时感觉胸中伸展了很多,叹道:“每天闷在宫中,让人胸中积郁气,本日真可谓是‘久在樊笼中,复得反天然’了。”
袁基在已经搭建好的一处帷幕中坐下,等待袁绍,但是过了好久,还是不见袁绍的踪迹。袁基不由得心中焦心,起家正想出去再命人催促,却听得一阵马嘶之声过后,一人掀起帐帘,走了出去,袁基定睛一看,恰是袁绍。
袁基策马来到袁绍设席之处,只见一众家仆正在忙慌乱乱的搭建帷幕、路障。见有人骑马过来了,路旁俄然闪出几位膀大腰圆,神情凶悍的大汉来,拦在路当中,喝到:“袁家二公子在此设席接待天下英豪,不相干的人快快躲开了。”
宫中卫士早就在河边择选佳地,搭好了帐篷,世人掸去灰尘,入帐安息。陪侍之人端来铜盆,内里盛着方才从洛河当中舀取的净水,世人在盆中盥洗双手,聊作洗濯之意。陪侍之人又抬上来一个木桶,桶中水里浸着几枝方才吐芽长出新叶的柳枝。世人取出柳枝,相互向对方的身上淋洒水滴,驱除秽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