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前将军[第1页/共2页]
说罢,刘宏又道:“既然这西北乱局当中有了匈奴人参与,而边塞又无虎将镇守,朕担忧这边塞会有甚么异变。”
“说来听听!”刘宏道。
如此,便在这寺人和外戚的支撑之下,王辰总算如愿以偿,成为了边塞掌权将军,只是固然获得了将军位,但是却也给他留下了很多题目。
“杨大人此言甚是!”又一官员出列,拜道:“边塞荒废,虽有各郡守及部都尉镇守,但各方权势错综庞大。于外有鲜卑,于内有匈奴,狼环四顾,若无一铁血主将镇守,只怕难以安宁。王公振既勇冠全军,又素有兵法策画,且本身是并州人所部皆长于骑射,是镇守并州的不二之选。”
“陛下息怒!”大将军何收支列,向着殿上拜道:“此番陇县分兵,撤除王辰扼守陇县外其他六路雄师唯董卓满身而退。末将觉得,董卓所言只怕乃是究竟。”
“那陛下可命王辰为前将军,镇守边疆。虽位居高权,但实际掌兵的只是各部都尉。而于民政之上,虽由王辰提领,可实际掌控的却又是各郡郡守。而再让并州刺史、匈奴中郎将、度辽将军、乌桓校尉与之相互管束,其必定也不会不听调遣。”张让不愧是老谋深算,当下既还了王辰情面,又给王辰留下一个头痛题目。
“不成!”袁隗不出不测又插话道:“边塞主将把握兵权,王辰虽立下赫赫军功,但却过分年青。边塞事关社稷,臣觉得当派皇甫将军镇守。”
“臣也同意袁大人此话!”何进道:“纵观西路诸军唯王辰夜攻击溃敌军,而董卓便在王辰麾下,此战定然是有功的。虽败望垣,但其保全数曲,不该有罪,当赏以稳军心。”
殿下不出不测又因为人选的题目吵嚷了起来,直叫殿上的刘宏非常头痛。
“更何况诸将上疏陈言此番大战之败因,是王辰私行撤兵而至使!本日这二人上疏,难不成又想要将罪恶归结在匈奴头上吗?”
“非也!”袁隗道:“王辰虽好可毕竟是过分年青,如果委以重担反而会恃宠而骄,说不定便会贪功冒进,使我边疆全失。反观皇甫将军却比王辰慎重很多,镇守一方国门,非此将不成!”
“臣觉得,王辰最好!”何进抱拳,道:“王公振本是晋阳人,于并州素有威名。此番东征西讨,立下赫赫军功,遣其镇守并州边疆可保社稷安然。”
“陛下!”袁隗上前一步,谏道:“现在局势,西路诸军皆败。唯董卓王辰保全军队,安然班师。如果此时降诏惩罚董卓,其他各将只怕大家自危,或有人惧罪投敌啊。”
他摆手表示寺人宣布退朝,便起家向着后宫拜别。
“臣闻万年公主已经待字闺中,而王辰又无妻室。不如陛下便将公主下嫁王辰,王辰自当伸谢天恩,如此便可牵住王辰之心,又不惧他不听调遣。”
“.”
“袁大人此言差矣!”只见一个年青文官出列,向着堂上拜道:“前番鲜卑犯境不断,很多百姓内迁,并州边郡几近已经荒废。现现在当着一名威震天下的战将重整边塞,方为上计。义真虽有经天纬地之才,陛下可用之保内。王公振有夺帅之能,陛下可用之安外。”
刘宏深思半晌,终究还是否掉了张让的发起,道:“不成,这年青人如果对他过分恩宠了,只怕反而会叫他有些娇纵,不成。”
“诺!”张让行了礼,持续道:“臣闻明主用人常常知人善任,这王辰极善用兵,陛下何不将他安排去边塞镇守?如此边疆安宁,便是有贼反叛也可雄兵出塞,安定祸乱。说不定他去了边塞以后,便能大破鲜卑呢。王辰之于陛下,岂不是霍去病之于先祖武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