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三国之最风流》 1/1
上一页 设置 下一页

7 遍观郡北(上)[第3页/共7页]

——这首儿歌唱的是当明天子之母永乐太后。明天子本为侯家子,河间王刘开以后,是先帝桓帝的堂侄。桓帝崩,无子,皇太后与父窦武乃遣人至河间迎明天子即位。“河间姹女”说的就是他母亲。“河间姹女工数钱,以钱为室金为堂,石上慊慊舂黄粱”意为其母贪财,好剥削,都聚钱为室了,还常苦不敷,令人舂黄粱而食之。“梁下有悬鼓,我欲击之丞卿怒”,讲的则又是她教天子卖/官受钱,天下忠笃之士怨望,欲鼓悬鼓求见,主鼓的丞卿却谄顺天子,怒而止之。

他在就食荀贞门下前,连饭都吃不饱,现在跟了荀贞,不但衣食无忧,且因办事得力、忠心耿耿,得了荀贞的信赖,被委以“掌管外库”的重担。——荀贞把本身的钱分红了两份,一份是内库,由唐儿掌管;一份是外库,由他办理。虽说这钱不是他的,但只要自家忠心,以荀贞的刻薄慷慨,还会少得了他?好好干上几年,别说结婚,做个大族翁也不难。

小任不晓得他们在说甚么,但对“怨望”二字还是懂的,说道:“老百姓要不抱怨才奇特呢!荀君,就拿我来讲。我家本也是有些地产的。十年前,我们西乡起了疫,我阿翁不幸也染上了。为给我阿翁治病,家中想尽了百法。请承平道的上师,不管用;药汤,不管用。阿翁终究还是没能好起来,放手人间。为给阿翁治病,已用了大半家财,再又把阿翁安葬后,家里已无半斗余粮,没有一文余钱。

和西乡的诸多里落一样,这个里落也是外有墙垣,墙外植桑。里监门从门边的塾中出来,警戒地打量他们,问道:“诸位有何事?”

宣康被他的话吓了一跳,说道:“贾长沙所谓之‘百姓怨望’?荀君,这话不敢胡说!”贾长沙就是贾谊,他当太长沙王太傅。“百姓怨望”出自他的《过秦论》,下一句是“而海内叛矣”。宣康读过《过秦论》,实在被荀贞吓得不轻。

“此谣早就唱遍了天下。”

小任、宣康喝完了水,把木椀拿在手中,也不递还畴昔。荀贞将在西乡与乡民们於田间地垄中交换时练就的闲扯本领拿出,东拉西扯与这里监门说话,不动声色地转开话题,说道:“我这一起走来,虽刚出了阳翟界、进了你们阳城县,可却也见了很多里聚、农田了。说实话,还是你们这里的麦苗长势最好。我见离河不远的处所种的另有稻子。这两年年景不错,风调雨顺的。你们里中的收成应当都挺好吧?”

提起豪强、大姓,这个里监门也是一肚子的气,他忿忿不高山说道:“口钱算赋转算到俺们贫户头上倒也罢了,更让人气恼的是訾算!”

“如此,一家五口人要想在纳完赋税后还能吃个饱饭,就非得有六十多亩地不成。诸位,你们去看俺们里中看看,有几户人家能有六十多亩地的?莫说六十多亩,便是有二十亩地的都未几!里中大半的民户要么投到大师门下做徒附、来宾,要么辛辛苦苦去给富人帮佣。”

《魏书?曹洪传》:“初,太祖为司空时,以己率下,每岁发调,使本县平赀。於时谯令平(曹)洪赀财与公家等,太祖曰:‘我家赀那得如子廉(洪字)耶’。”

“世祖天子虽没有错,何如莽军太盛,诸将无勇。将乃一军之胆,将已无胆,如何能战?”

荀贞沿途指导谈说。

宣康说道:“十四五亩。”

“此话怎讲?”

里监门言至此处,肝火中发,愤然说道:“一亩地才收几石粮?肥田好地也不过三石。一石粮,公价卖百文钱。一小我算赋六百余,要想交够,就需求两亩田。这还没算上田租,三十税一;又有刍稿钱。俺且来问你们,照此计算,一家五口人,得种多少亩地才够交赋税?”

上一页 设置 下一页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