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三国之最风流》 1/1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60 荀君为政(下)[第1页/共5页]

他的目光在最年青的那人身上停了一停,心道:“此人名叫宣康?是宣博的子侄么?”笑道:“自前次拜访过宣公后,至今已有多时未见。年前,我本欲再登门拜访,却因被俗务缠身,未得成行。……,元熙兄,你家君的身材可还好么?”

——

乐进猜得没错,这个告状之人恰是荀贞命许仲、江禽等人找来的。

“都说了甚么?”

荀贞把他扶住,用力地握了握他的手,笑道:“过分谦善,过分谦善!”接着又对史诺说道,“君字不诺?但是出自《诗?鲁颂》么?‘莫敢不诺,鲁侯是若’。”

宣咸问道:“听君口音,不似本郡人?”

门口院外站了五小我,抢先的两个熟谙,一个是养阴里的前任里监门时髦,一个是宣博之子宣咸。后边的三小我不熟谙,是初度见面。时髦、宣咸等见荀贞亲迎出来,忙长揖施礼。宣咸说道:“宣咸、时髦、李博、史诺、宣康,拜见荀君。”

赵文楚,即前文提到的燕人赵咨。赵咨不但有“望尘莫及”的故事,并且也很孝敬。有一次,他家中夜晚遭贼,因为惊骇母亲遭到惊惧,他便主动至门迎盗,一边很恭敬地要求给盗贼们筹办饭食,一边诚心肠报歉:“老母八十,疾病须养。家贫,无隔夜之粮。”要求盗贼们略微留下点衣服粮食,以够他扶养老母,而对妻、子和别的东西,只字不提,言外之意任凭贼众取走。

这些盘曲,荀贞不知,李博自家清楚。他有些忸捏、有些不甘,内心冲突挣扎,躬身施礼,说道:“博痴长几岁,固然最早师从宣师,然若论学问,远不及元熙、明德诸弟。”

李博对荀贞本无好感。当日在宣博家,数他和另一个叫王承的对荀贞攻讦得最为狠恶。不过,攻讦归攻讦,他到底年纪大了,和王承分歧。王承幼年气盛,尚未知人间痛苦,敢和荀贞“道分歧不相为谋”,他四十多岁了,至今没有退隐的机遇,眼看就要蹉跎平生,终究“情势比人强”,还是委曲了己意,奉宣博之命,和时髦等人齐来拜见荀贞了。

从荀贞出来到现在,宣康一向在偷偷地打量他,嘀嘀咕咕地想道:“本觉得他是一个刁悍霸道的人,不料待人接物却如东风化雨。”恭恭敬敬地行了一揖,“鄙人宣康见过荀君。”

年纪最小、见闻也是起码的宣康端端方正地跪坐在榻上,摆出一副当真聆听的模样,想道:“荀君公然出身王谢,见地博识,不是我们这些乡野之人能够比拟的。”不觉自惭形秽,感觉本身就仿佛是个乡巴佬似的。——相对“荀贞”的出身和两世的见闻而言,他们这些连县城都没去过几次的“乡间士子”也确切和乡巴佬差未几。

散后次日,养阴里中,宣博召诸人前来,问道:“昨日汝等拜访荀君,下午就去了,为何直到半夜方还?”

世人答道:“言谈清妙,风韵漂亮,如松下之风,卓然高洁。”宣康又弥补说道:“当夜宴席上,酒至半酣,荀君拔剑起舞,英姿飒爽,如神仙中人,非康等可比。”

一番“清议”,直说到傍晚。堂内的光芒垂垂暗淡,唐儿、小任再度出去,点亮烛火。宣咸、李博、时髦等人这才收回神来,恍然如醒,仓猝提出告别。荀贞心道:“不管如何说,你们也是头一批来访我的士子,我唾沫横飞地说了半天,怎能让你们就此走了?”殷勤留客,令小任去买酒肉返来,又请他们早晨吃酒。诸人推让不得,只得留下。

许仲想起了小任前几天说过的一句话:“小任前天暗里里对我说:‘荀君出入简易,器具简朴,向来不讲场面,对人也不拿捏架子,克日巡查乡中,更且亲身下田,踩在泥土里哈腰察看麦苗。每天早晨返来都是两腿两脚的泥,脏兮兮的,如一乡中农夫,那里有出身高门荀氏的模样?’可惜小任现在不在堂上,如果他能见到荀君此时的风采,怕就不会再有此疑问了。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