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三国之最风流》 1/1
上一页 设置 下一页

59 慨叹[第3页/共4页]

暮秋十月,天高云白,风从一望无边的郊野上吹过,林木的叶子大多落了,绿油油的田野与稀少的林木中,模糊几处里聚。早上起来的时候,亭舍内的空中上结了一层冰冷的霜露,行走在上边,沾湿了鞋子,而当太阳高升后,这霜露垂垂地被蒸发不见了。

正感慨间,先前的那两个县吏返来了,闻声了他的话,一人问道:“荀君为何慨叹?”

这两个县吏不是颍阴人,是跟着县令来的,好些事儿并不体味,听得津津有味。不知不觉,已到颍阴县城。县吏张望了下天气,见刚过未时,说道:“紧赶慢赶,总算没有太晚。县君现在应正在寺中相候,荀君,请随我们来吧。”

一个是“贩子”,也就是市场,买卖东西的地点。

他低着头绕树踱步,感慨很久,末端站定,一手按住腰边的环刀,一手拍打枣树,喟叹道:“人生一世,朝露日晞。”跟着拍打,几片黄叶飘落,如黄蝶起舞,有的落在了地上,有的落在了他的肩头。

两汉之人不管青年、中年,抑或垂老迈矣的暮年,皆“志大、言大”,有雄强的心态、主动的进取精力,巴望建功立业、灿烂申明,便如程偃、陈褒、杜买、黄忠如许的乡野粗人偶然也会自称“大丈夫”,何况像荀贞如许读书识字的士子、儒生?

这两个县吏还了一礼,自颠末院中的石子路,绕过“听事堂”,今后边“舍”中去了。荀贞目送他们远去,直到身影不见,这才转顾摆布。

现在这位颍阴县令的家世虽比不上当今的那些王谢大族,比如汝南袁氏,远远达不到“弟子故吏”遍及天下的程度,但也是世代为宦,来给荀贞传令的这两个吏员便都是接连两代都为其家效力的,要论靠近干系,比身为县令亲信的秦干还要靠近,是以口风都很严,不肯泄漏县令召他去官寺是为何事,只是笑着说:“荀君放心,是功德,不是好事。”

“便坐”里都有人,荀贞没有出来,而是沿着罘罳后的走廊,来到西墙边的一棵枣树下站定。谚云:“七月十五枣红圈,八月十五晒成干”。早过了枣子成熟的时节,树上空剩黄叶,地上落叶片片。不知怎的,院中固然热烈,荀贞独立树下,却莫名有些萧瑟之感。

十几年前死去的“名流中的护法”汝南陈蕃,年十五出豪言“大丈夫处世,当打扫天下”。十五岁就以“大丈夫”自居,而终究他果也以其身殉其志。汝南紧邻颍川,陈蕃的故事,荀贞自穿越后就常有听闻。

“便坐”,即“听事堂”摆布的配房,每天都有小吏在内值班,卖力措置平常的小事。此时下午,正忙的时候,各个“便坐”里都坐了很多外来的吏员,观其穿着,有乡蔷夫,也有与荀贞一样的亭长,另有里长,间或亦有百姓。吵吵嚷嚷、纷繁闹闹的。

荀贞自来亭中任职亭长,至今已快两个月了,县令向来没有召见过他,包含“许仲杀人案”时也是杜买去汇报的环境,现在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亭部中并无大事产生,也没到每年考核政绩的时候,这时候俄然遣人相召,倒是为何?

抢先带路,进入城门,带着荀贞往“官寺”行去。

荀贞作揖应道:“是。”

门阙或桓表的边儿上,有一个建鼓,吊挂木上。吏民、县中有事,便击打此鼓,以让人晓得。荀贞在宿世时虽没见过“建鼓”这玩意儿,但在影视上多有见过,仿佛直到清末民国期间,衙门门前另有这东西,以是穿越今后见到此物也不诧异。

上一页 设置 下一页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