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督邮属吏[第2页/共4页]
荀贞来入北部督邮院中,出示了除书、遣书,院内的佐史小吏们仓猝堆积堂上,伏拜觐见。荀贞数了数人头,共有七八个小吏,叫他们起来,和颜悦色地一一问过姓名,说道:“我今初任督邮,不知常例故事,今后如有事体,还需尔等多多帮手。”
汉末群雄当中,曹操、袁绍、袁术、董卓、刘焉、公孙瓒、公孙度、陶谦、臧洪等都是郎官出身。
“国朝轨制:岁举计吏为郎。每年事末,郡国上计的计吏常有被留在朝中,诏拜为郎的。郭公则前任五官椽时虽无异迹,也还算守正营私,能为百姓出声,彻夜在堂上却为何俄然一改前态,恍若两人?不过因其被府君任为了计吏,年底便要进京觐见公卿,自恃才高,觉得取三署郎如俯拾地芥,将得志於朝廷,为本身计,故不肯获咎朝中的贵臣和权宦罢了!”
程偃他们都是轻侠懦夫,好动不好静,连续二十天待在舍里没出过门,早把他们闷坏了,听了荀贞的话,都非常欢畅,轰然应诺。
钟繇瞧着他背影消逝在夜色中,说道:“郭公则素有智才之誉,往昔在郡中亦很有隽誉,今为取三署郎官,为了一己之私而便就弃正忘公,不顾郡北数十万生民之痛苦,令人嗟叹!”
“我晓得,我自会与他说的。……,给你们先说一下,只是怕我到时忘了,等南部督邮返来,你们记得提示我一下。”
荀贞实话实说,说道:“诸县长吏悉从外来,长则数年,短则数月就会转官别处,便是有害,亦不过数月数年,有限罢了。豪强则不然,他们都是本地人,发展处所,百年不移,较之浊吏,对百姓的风险更大!但彻夜在堂上,府君却只承诺了手写牒文,驱除浊吏,没有提整治豪强。……,我之所忧,便在於此。”
钟繇说的“三署郎”,是本朝两类郎官中的一种。本朝之郎官分为两类七署:虎贲郎、羽林三郎和三署郎。前二者专掌宿卫,兼及挞伐,后者则是朝代的后备官员,虽无详细职掌,以散给事为职,但倒是大部分高官的必经之路,一旦被外放,起步就是县令长、郡丞、侯国相。本朝明帝年间,馆陶公主求为郎,明帝甘愿赐她钱千万,也没有承诺,可见其职之清重。
督邮的事情主如果行县,是在处所,在郡府里的时候是很安逸的,没甚么事儿可做。荀贞不太喜好一群人围着他转,是以在见过了诸小吏后,即叫他们把此前历任督邮所留下的公文案牍搬来,堆积榻边,随后便打发他们各回“便坐”,一人独坐堂上,翻览旁观。
由唐儿服侍着,他痛痛快快地洗了个澡,只是虽洗去了灰尘污垢,却没有洗去贰心中的担忧。唐儿和他最为靠近,敏感地发觉到了他的非常,问他如何了?整治郡北是大事,牵涉太广,不能不谨慎。荀贞谨言,不肯说,只随便乱来了两句,又为使她不再诘问,免不了用些手腕。一时候,室内春光盎然,只闻细喘连连,偶有娇/吟轻呼,不过乎:“慢些”或“快些”。
2,郎官。
荀贞、荀彧觉得然,但都没有说话。在谨言慎行这方面,他俩倒是分歧。钟繇顿了顿,复又对荀彧说道:“文若,彻夜多亏了你,才气说动府君。”荀彧不居功,谦善了两句。
春秋时已有郎官,称为郎中。“郎”为“廊”之省文,“廊中”,指君主所居的宫殿廊庑中,本为君主私官,职在宿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