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三国之诸葛书童》 1/1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第一百零三章 领命复城[第1页/共2页]

刘备大喜,转头对刘封道:“叛军势大,汝可敢随平西将军同去破敌?”

当然这都是后事,诸葛松悄悄摇了点头,面前如何攻取上干才是他起首要想的,他不得不摈除了心中其他的邪念,回想着书中司马懿不日擒孟达之事,和之前在刘备面前请战前脑筋所闪现的灵光连络,一边缓行,一边试图使战略的表面更清楚周到一些。

诸葛松道:“宛城至上庸一千两百里,急行军八日可至,且孟达造反,必先秘通魏军。达虽知吾与主公带兵来领受上庸,却不知我军多少,故魏救兵到前定日夜防备,不敢松弛!上庸有军两万,吾军不过八千军马,况急行城下必已人困马乏,又如何攻城?就算孟达无备,幸运攻陷城来,魏军若至又如何守城?”

刘封沉默心机半晌,复答道:“自此北行,若急行军,五日可到!”

诸葛松闻听此言,已知刘备家底已厚,又年过半百,定是不肯冒险。可他前番之以是被刘备派往上庸,就是因为和关羽经麦城一过后,虽以关公为人不会结仇,但相见实在难堪。况刘备刚与孙权修兵,数年以内应不会再交兵,此时若回武陵,虽能娇妻美妾在怀,但刘备若要北伐,本身就难以参与,实在不甘。

刘封闻听心慌,惊奇不定道:“既然如此,那此行已是有败无胜,将军又为安在父王面前妄言光复上庸?

只见他翻身上马屈膝半跪于刘备马前拱手道:“孟达狂生,何足挂齿,少将军失手全因背叛暴起发难不防所故。魏军前番在樊城亦被关将军元气大伤,此番若闻我甲士少,定不会派雄师来救孟达。请主公暂分一半军马及松儿本部与少将军同去上庸,自与庞智囊回江陵听候佳音便可!”

诸葛松心中虽已有计算,但此时既已决定冒险攻取上庸,却也想连着卖刘封小我情,想罢便感喟道:“还不是因为少将军你?”

此时听诸葛松开口,因其刚立大功,刘备便挥手制止了正要行刑的军士。看向诸葛松道:“松儿为何禁止?”

行不过一炷香时候,刘封便耐不住性子在旁谏言道:“将军,孟达造反,必勾搭魏援,我军为何不急行军至城下,在魏援至前光复上庸?”

别离之时,刘备对诸葛松言道:“孤知卿之奇才,故才允去平叛。然叛军势大,又恐有魏援,此去能光复上庸固好,艰巨则不必勉强,且回江陵,再徐图进取!”

刘备略带惊奇的看向诸葛松,在他的印象中,刘封与诸葛松并无友情,何况刘封不发援兵,曾身在荆州疆场的诸葛松本也是受害的一方。

思及司马懿书中急行平叛,诛孟达于月内,因夺回江陵而信心大增的诸葛松决意再冒险一次。

诸葛松叹了口气,不急答复,反问刘封道:“若吾等急行军至上庸,少将军觉得今后地几日可达上庸?”

因而刘备分五千精兵与诸葛松,自与庞率领其他五千人回江陵。诸葛松汇合本部三千兵马,共八千人,却不急行,只缓缓向上庸而去。

事已至此,诸葛松干脆语重心长道:“昔日孟达攻上庸,大王恐其兵少不能胜任,故遣少将军出兵助之。及申耽兄弟不战而降,大王命少将军为郡守,孟达副之,达心中不满少将军日甚。故诽谤少将军与关将军叔侄之情,若关将军有失,少将军为统领上庸之人,定为首责。”

刘封连连称是,军士便散回刘备身后,由其站起聚所部兵马与诸葛松合兵一处。

刘备冷下脸来训道:“此去上庸,情势艰巨,汝必万事听平西将军调剂,待复上庸,将功折罪,如有差池,两罪并罚!”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