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江东子弟初露峥嵘[第3页/共3页]
自孙策分开丹阳郡郡治宛邻县,已经畴昔三天,2万雄师沿着阳江西上,阳江明曰江,实乃河。据闻,发源地乃是歙县,连绵三百多里,流经丹阳郡的邻国县、宣城、宛陵县,止于芜湖县。
江南之地,湖泊河道星罗棋布。2万雄师,多是扬州本地人,不会耍水的少之又少。孙策自丹阳郡处汇合丹阳郡太守孙静的招募的新军15000人马后,弥补粮草后就率2万雄师筹办前去泾县与蒋钦汇合。
泾县设城已经有400多年汗青了,源于秦王嬴政二十四年。自古素有“汉家旧县,江左名邦”之称。古志称“当吴越之交会,为歙池之襟喉”。据《后汉书·明帝纪》“有泾水,出芜湖,因水立名”。地处皖南山区北部,境内山多地少。黄山余脉横亘县境东南,九华山支脉逶迤西北,青弋江自西南向东北流经县境。
扬州,丹阳郡泾县。
后军由孙策统领,张纮任行军长吏,吴郡余杭人凌操、庐陵人李异、孙辅、孙邻等相干校尉随雄师在账下听用。一起雄师浩浩大荡,于五今后到达泾县。
孙瑜是孙静之次子,受其父影响,是一个儒将,与孙策同岁。性暖和,孙坚活着时候与孙静群情家常的时候,就常言道,孙瑜是孙家后辈辈最为优良的人才。只不过厥后常虽父亲孙静在家研读《周礼》,济阴人马普爱好古学,孙瑜以厚礼相待,让郡府中将领官吏的后辈几十人都来跟从他学习,更是设立学馆。孙静已经多次跟孙策讲,想要归故乡。孙策初定江东,根底不稳,目前还没贫乏独当一面的可放心任用之人。此次孙策也是恳请孙瑜同军,是想让其代替孙静任丹阳郡太守之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