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三国之封疆万里》 1/1
上一页 设置 下一章

第9章 策马送计[第2页/共2页]

“元直既是忠义之人,定不会将新野景况奉告曹操,父亲此时放元直拜别,元直得以尽孝,父亲则得一个义字,此事一过,何愁大贤之士不来?况新野武有子龙将军与二位叔父,文有孙、糜,何愁不能成事?”

徐庶听完此言,面色顿时惊奇非常,显是没能想到这层,忙抱拳对刘封拜谢道:“若非子威之言,几欲变成大祸!”

“然元直可曾假想,倘若到了许昌,令母知其笔迹引你前去,以其高义,定不肯背负不义之名苟活于世,若其是以损了性命,元直将如何自处?”

世人咋闻此言,均是瞠目结舌,徐庶自入了新野,虽光阴未几,却功劳卓著,在其良策之下,刘备以少胜多,大破曹仁李典,并取了樊城,便是关张之流,对徐庶之才亦是赞不断口。

明显,刘备不肯用这取巧的体例留住徐庶,世人见此计不成,便无人进言,又惹得刘备一阵感喟,刘封此时略一思考,便也站了出来。

新野本就不大,孟瑶虽足不出户,但既当了刘封智囊,便命本来盗窟中的部众刺探城中大小事件,对本日之事倒也知之甚详。

翌日,刘备凌晨便设席相送,徐庶虽身处席中,倒是茶饭不思,刘备见此景象,也并未强加安慰,便仓促告结束这宴席。

开初,厅中之人只是低声感喟,却未有出言献策之人,很久,孙乾才跨步出列,立于刘备面前,低声道:“元直乃是奇才,吾不及其半数之才,然其久居新野,对我等军中真相知之甚详,此去曹营,曹操若重用,恐其透露新野真假,不如临时稳住元直,暗自复书许昌,曹操见元直不去,多数害其母,如此,元直便可为使君所用!”

“恰是此事,我猜想元直此去,必会逼死其母,却又难阻其尽孝之心,正在摆布难堪。”

“子威安知吾改道至此,莫非闻听了吾与使君之言?”徐庶此时临时起意,并未去往许昌,刘封却在此等待,让其大感震惊。

又是很久以后,刘备终究抬开端来,对世人道:“明日凌晨,随吾设席送元直前去寻母!”以后,便斥逐了世人。

且说徐庶别了刘备,倒是想起一事,并未当即奔许昌而去,但行了数里,到了一分叉路口,却见一人一骑正立于那分叉之处,走近细看,可不恰是刘封。

“父亲,封大胆进言,明日便可放元直去那曹营!不必担忧我军真假为曹操所知。”

刘封听了孟瑶之言,略一思考,便懂了此中意味,他并未想到,孟瑶小小年纪又是女儿之身,竟如此晓得弃取。当下便放松了神采,起家拜谢孟瑶,此举却又让孟瑶涨红了俏脸,当下便仓促告别,回了客房。

“子威何必如此,你我之间,尽管说来。”刘封忽出此言,徐庶天然不知秘闻,面色非常惊奇。

刘封仓促赶到刘备议事厅,便见关,张,孙乾,糜竺等人均立于厅内,独不见徐庶,刘备此时面带笑容,显是心中尚未有定计。

孟瑶一听,明眸中碧波流转,只思虑了半晌,便开口说道:“欲要取之,必先与之,将军只让那徐庶得知将军至心便好,其他之事,便不在将军掌控当中。”

而徐庶此人,乃不计前嫌,不羁末节之人,与诸葛亮大为分歧,此时徐庶已是让刘封起了爱才之心,与其身在曹营毕生不设一谋,倒不如机会合适之时使其重归蜀汉,当然,到当时尽忠之人便是刘封。

上一页 设置 下一章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