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 梁县示威[第2页/共3页]
徐晃羞赧道:“勉为骑都尉,不过无印。”
从朝廷官制上讲,骑都尉是二千石的武官,曹操弹压黄巾的时候就当过,按理说已经不小了,但徐晃这个骑都尉却寒酸很多。当初韩暹救驾,尽情保举亲信,手底下头子皆是骑都尉、校尉一级。当时候朝廷还在逃亡路上,连印章都不敷用,偶然随便画个印绶就算封官了,徐晃的高官也是这么来的。
徐晃谨慎站起,拱手道:“有公亦有私。”
世人对我都是言听计从因而我等带雄师先行返回许都,留徐晃持续平复反贼。
典韦、许褚带领一千豺狼骑登上霍阳山,庇护曹操、董承居高观阵。其他人等全部反击,只见狭长的山路间,五千先头军队直冲白波大营。杨奉、韩暹毫无战意,唯恐营寨不固,核心设摆了很多鹿角,也派出大量军兵凭险抵抗。
梁县驻军内部也起了争论,有人想打、有人喊降、有人要逃。但是打该如何打,降能不能被接管,逃又往那里逃,却谁也说不出门道。无法之下,杨奉、韩暹只得留部下徐晃守城,二人带领一半兵马在梁县以东霍阳山沿路下寨,卡住出山的谷口,与城池呈掎角之势,企图能对峙到王师粮草耗尽。
眼看那厮神勇无敌好似神仙下凡,掌中大刀劈鹿角、砍敌军,无人可挡,特别是那飘荡的五绺长髯,更烘托出举重若轻萧洒超脱。曹操从杌凳上站了起来,高喊道:“快看快看,就是他!关羽!”
而此时我持续道:“不必如此,全军撤退吧,留公明一人剿除抚平统统反贼便可,我等在许都等待公明。”
但转眼繁华如梦渺,短短一年的好运跟着迁都许县而结束。官职、功绩一笔取消,俩人从开府将军又规复了反贼身份。传闻大将军曹操、卫将军董承、匈奴右贤王去卑、三路雄师奉天子之命一齐来攻,杨奉、韩暹吓得腿肚子都转筋了。
都说人生大起大落,不过对于杨奉、韩暹而言,境遇起伏仿佛也太快了。他俩不过是靠造反起家的白波帅,本是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跟朝廷玩命的。因为董卓进京、群雄盘据、天子东归等机遇偶合,造反之人却成了救驾的大功臣。顶峰之时韩暹受封大将军、杨奉为车骑将军,帐下小头子一个个也都是校尉或者骑都尉。
听他言语谦善,曹操转怒为喜,又问道:“当初是你劝杨奉表奏我官、引我入京的?”
徐晃回道:“不敢当。勤于天子之事,鄙人该当如此。”
主簿王必见状,凑到曹操耳边嘀咕了几句。
董承见缝插针从速阿谀道:“恭喜大将军,您得胜了!”
曹操不喜好背主之人,又见徐晃身材普通脸孔平淡——生得黄面皮疏眉毛、三角眼大眼袋、鹰钩鼻菱角口、黄焦焦一团虬髯,叫人瞧着不喜,便皱眉道:“你城中尚可坚……”
那徐晃一跨出去便跪倒请罪道:“罪将拜见大将军!”
曹操笑道:“我上表朝廷赐你印绶!归去整备兵马,你若能将北路卷县、原武县的反贼一并剿除抚平,还会再加升赏。”
徐晃道:“白波起兵乃因寺人乱政逼害,实不得已而为之,所为除暴安良扫灭奸贼。后天下大乱,杨奉、韩暹既不能保境安民就应当择主而仕。所幸圣驾东归之日立有勤王之功,当善始善终归顺朝廷。天子迁都国之大政,杨奉、韩暹意欲拥兵自重又起劫驾之心。可出世入死的兄弟们不肯意再当贼了,长此以往可贵善终,唯有投奔大将军,辅保朝廷才是最好归宿啊!此乃为公的一面。”徐晃停顿了一会儿又道:“论私者,鄙人本良家后辈,曾为郡吏,失身为贼。有道是‘良禽择木而栖,良臣择主而仕’,我不肯随杨奉、韩暹行不归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