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执法对峙[第2页/共3页]
“恙在那边?”
“虽说有如许的规定,但向来履行不严,不是必然要如此才行,……。”
“此地亭中,连亭长在内,只要三四人,人数少,武备不敷。姜枫有勇力,又交友少年,若将姜父扣押在此亭中,似有不当。”
汝南郡人文聚集,有安城周氏、平舆袁氏、张楼盛氏、灈阳许氏等等的王谢世族;同时也担当了战国、先秦时的“剽轻”遗风,有祭遵如许因被衙门的官吏冲犯,便“结客杀之”的“奇士”。
周澈迎了上去,搀住姜父的另一边,轻声说道:“二兄误杀老胡,……。”
裴元绍和周仓就站在边儿上,闻言之下,裴元绍大惊失容,抹着额头上的汗水,小声劝道:“澈君,姜枫至孝之人,若将其父扣押横路,或会有不测!他又不是我们亭的人,何必为此呢?”
时人尚武,儒生、文人中亦有很多人晓得剑术。陈松的师兄弟中就有很多文武双全的,陈松亦通击剑之术,身上佩带的也有剑,但他没有拔出,乃至连碰都没碰一下。他迎对诸少年,身躯矗立如青松,厉声叱道:“尔等是欲试吾剑,还是欲试国法?”
里长恭敬之极地答道:“是。”
陈松虽朴重刚严,但非为冷血,固然愤怒姜枫朋党,但见他此时模样,却也不肯让他下跪,说道:“诏令:‘七十岁以上的老者,入官寺不趋’。你虽尚未授杖,也不必拜了。”
杀几个官吏,对任气轻生的轻侠少年们来讲,仿佛不算一回事儿,但面对陈松的这一声叱咤,却竟有好几人不由自主地畏缩后退,又听得“当啷”一声,倒是刚才拔刀的那人不知如何手一松,刀又落回了刀鞘。
里长答道:“该封守的皆在此处,并无别物。”
他这一副无礼的姿势,让周澈悄悄捏了一把汗,看了一眼站在院外的诸恶少年,忙也快步跟进,手放在了刀柄上,小声对周仓、裴元绍说道:“多加谨慎!”又扯了扯韦强道:“庇护好刘君”
——汉家轨制-以孝治天下,“授杖”,七十岁以上的白叟会被授给一根鸠杖,是身份的意味,以示尊崇。
刚才和游侠对峙时,陈松还说“谁说要连累姜枫的父亲了”?如何一转眼就变卦了?周澈转顾院外一个个怒形於色的少年们,心中了然:“必是是以”。
“正如来时陈君所说:老胡系我横路亭住民。若扣押姜父,我想应放在本亭。”
若非因知乱世将临,他绝对会支撑陈松的做法,可惜事与愿违。乱世将起,恰是要用此辈轻侠之时。他想道:“我本来没有筹算将姜父扣押亭中,但事已至此,与其将姜父交给本亭,不如置於己手。如果做得好,何尝不能将好事情胜利德。”
“虽不到七十,但昨晚染恙,……。”
刘需、周仓、周澈诸人都是一愣。
当时讲究“循吏”和“苛吏”,越是“坚直廉洁,无所阿避”的,越是能获得恭敬和害怕。陈松久在县中任职,素有清名,此时又嗔目作色,气势更加逼人,在他的接连叱责之下,诸少年虽没有走,但也不敢再骚动鼓噪了。
“别人宽纵是别人的事,此案由吾卖力,当依吾计而行!”
姜父的老弱是因为悲伤过分,从表面看,确切不像抱病了。
刘需说道:“那这些东西就移交给你了。你安排一下,找人轮番看管。等候县中新的号令下来。”
周澈和姜俏将姜父扶住,免了他的膜拜。陈松问姜俏:“尔为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