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诸侯进京[第1页/共3页]
几天之间,洛阳城郊的草仿佛更绿了,草丛中不时有野兔和野鸡窜进窜出。路边的耕地里竟然已经有人在开端整地了,耕地中的人竟然另有唱歌的和欢笑的。
渐渐的几人会商的话题开端转移到洛阳的怡云阁,洛阳的那些皮肤白嫩的女人身上。然后又从洛阳的女人谈到洛阳之战。
董卓弃洛阳而退守长安,仍然自称凉州刺史,规复到他进京之前的职位,都城之行不过一场繁华落尽的黄粱好梦罢了。但是即便如此,刘协也不肯意承认他的凉州刺史的职位。只是他的权势太大,临时只能听之任之。
“且慢!”曹操一声断喝。“昔日我在都城之时,曾闻飞龙卫乃陛下贴身卫队,也曾见过这位骑都尉大人。圣旨有盖玉玺大印,岂可有假?我等本为勤王护主而来,今见圣旨岂能不谨遵旨意行事?”
曹操眯缝着细眼,望着洛阳方向堕入深思。
这句话一出,前面群情哗然。一人手执青龙偃月刀就要拍马来斩袁术,幸亏刘备眼疾手快,死死拉住一黑脸一红脸两个大汉。
此六人是最夙起兵的大将,也是汗青上曹操最信赖的亲信大将。
密室中一片沉寂,显得格外阴冷,只要几道细细的阳光从暗窗格中透了下来,洒在杨彪面前的案几上。
曹操一怔,随即哈哈大笑:“乱世乎?治世乎?全在主上。主贤明则为治世,主昏庸则为乱世。曹某是能臣还是奸雄,全在陛下一念之间耳。若陛下能一向贤明如此,何愁天下不兴?”
李典也笑道:“不料明公对陛下如此推许备至。我闻昔日明公年幼之时,汝南名流许劭谓明公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明公欲为能臣耶?明公欲为奸雄耶?”
联盟军奉旨入关。三十万雄师浩浩大荡的向洛阳进军面圣。
正商讨间,劈面数十骑飞来,大喊圣旨到。
路边的村落里竟然能闻到爆仗声,节日和喜庆时才燃放的爆仗。
夏侯惇不觉得然道:“十岁幼主能如何神武,恐怕还是朝王允、朱儁等人在旁互助。并且若无我划一盟军先败董贼军威,又断厥后路,董贼如何会如此仓促进兵。”
曹操一看,恰是后将军、南阳太守袁术。
一个多月前,他像贼普通潜行出城,只为了阿谁粉雕玉琢的俊美少年的一句话:“汉室江山,全拜托在曹卿之手中。”
夏侯惇脸上暴露惊奇不信的神采。因为他的儿子夏侯充,也刚好年方十岁,每天只带着一帮儿童逃学打斗,差异实在太远。
雄师行至洛阳东门三十几里之处,各路诸侯会合。这是大师约好的堆积之地,堆积以后再以袁绍、曹操为首,挥师进京面圣。
一大队人马跟着一杆“曹”字大旗,动员着漫天的灰尘向洛阳方向缓缓前行。
曹操微浅笑道:“非也非也。我出京发矫诏叛逆兵,令董贼倾巢出动;陛下掌控京师拒董贼于洛阳城外,这些都是在陛下打算当中,非别人之计。”
杨彪点点头:“翁叔言之有理,我马上就修书给本初。”
袁术反唇相讥道:“陛下?哪个是真陛下,哪个是假陛下尚未可知也。公孙太守好不识时务。”
袁术刷的一声拔剑而出,指着年青官员问道:“你乃何人?安敢如此放肆?”
队前一个细眼长须的大汉,骑着一匹极其雄浑的大宛白马。那马通体乌黑,没有一根杂毛,驼着曹操行走如闲庭漫步,毫不吃力。传闻此马快跑的时候连影子都追不上,人称绝影。
前面又跟着六个威风凛冽的大将:当中右一人,身高九尺摆布,手执一杆钢枪,满脸威猛之色,仿佛为六人之首,名夏侯惇,字元让;当中左一人,也手执长枪,顿时挎着一张雕漆大弓,挂一壶箭,名夏侯渊,字妙才,夏侯惇之弟;靠右边一人,手执长枪,名曹仁,字子孝,曹操从弟;再靠右一人,手执长刀,名曹洪,字子廉,也是曹操从弟;最左边上一人手执长枪,名李典,字曼成;最右边上一人执长刀,名乐进,字文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