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4章 悠悠洛阳(二)[第1页/共2页]
气得刘禅头皮发凉,惊奇燕山雪也和他一样是穿越者。他直翻白眼,倒是发作不得,因为确是本身理亏,拿别人的诗瞒天过海,只好厚着脸皮呵呵傻笑。
“我们中原族人称其四境民族为蛮、夷、戎、狄,而自称为‘中国’。‘国’字的含义是城或邦。中国就是中心之城或中心之邦。‘中国’一词最早见于周朝文籍文献,厥后跟着所指工具分歧而有分歧的含义。大抵说来,有六种观点:一是指京师(都城)而言,如《诗经。民劳》注:中国,京师也。二是指天子直接统治的地区,诸葛孔明在江左劝孙权时曾说: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对抗,不如早与之绝。三是指中原地区,如《史记。东越传记》:东瓯请举国徒中国。四是指本地,如《史记.武帝本纪》:天下名山八,而三在蛮夷,五在中国。五是指诸夏族居住的地区,如《论语集解》:诸夏,中国也。六是指中原或汉族建立的国度,《史记》、《汉书》常常呈现如许的称呼。”徐庶如数家珍,娓娓道来道。
刘禅大窘,双手乱摇道:“元直叔父,此打油诗乃斗一时髦起所作,纯属班门弄斧,见笑见笑。”
燕山雪楞了一下,事发俄然,她一时反应不及,楞在当场,一时语塞。但她毕竟是冰雪聪明之人,她红霞飞面,杏眼圆睁,愤怒地白了一眼刘禅,脑筋缓慢转起来。
燕山雪见多识广,久在黄承彦、庞德公身边,面命耳提,见多识广,又深得诸葛亮、黄月英熏陶,稍一思考,便有了答案,淡定笑道“山川走势分歧,意味着阴阳分歧。北方干旱少雨,山川矗立,高原雄峻,故而阳盛阴衰。南边丰水温润,水乡泽国,山川漂亮,故而阴盛阳衰。又所谓地灵人杰,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北方金石铿锵,天寒地冻,铁骨铮铮,多出一些粗暴豪放,慷慨悲歌,勇猛善战,驰骋骑射之辈。而南边木水丰厚,暖和缓煦,书卷盎然,以温婉文人,斯高雅士,谦谦君子,文人骚客居多。”
</strong>“帝喾都亳邑,夏太康迁都斟,商汤定都西亳;武王伐纣,八百诸侯会孟津;周公辅政,迁九鼎于洛邑。平王东迁,高祖都洛,光武复兴。洛阳自古被中原先民以为是天下当中。周武王甫定江山即‘迁宅于成周,宅兹中国’。”徐庶持续道。
不知不觉间,一行人走近了洛阳城下,面前的美景让人的眼睛为之一亮。当雾霭退尽,东方随即被缕缕霞光代替,只见繁华似锦,姹紫嫣红,各种百般的花草就像白雪一样,在春光中绽放。伴着轻柔的东风,统统的花朵都在歌颂。花的天下,花的王国,花的神韵。洋洋洒洒的花瓣,飘落在田野的田径和青石巷子上。天上,空中,脚下,四周氤氲着阵阵花香,令民气旷神怡,不知不觉沉醉在此中。
此情此景,感念在心的刘禅吟唱道:“洛阳城东西,长作经时别。昔去雪如花,今来花似雪。”
“崤函帝宅,河洛王国,洛阳在相称长的期间内,曾经是天下当中间和交通之关键,门路四通八达,驰道驿路,其直如矢,无远不达。大汉帝国以洛阳为起点的‘丝绸之路’,能够直驰番邦地中海东岸,明驼宛马,络绎不断。”徐庶又道。
“真是一对小朋友!”马云禄被两个小家伙逗得噗嗤一笑,嗔道。
世人纷繁起哄,又是一阵大笑。
“本来中国之名,起始于洛阳!”刘禅恍然大悟,脱口而出道。
赵云接着道:“洛阳乃我中原文明首萌于此,道学起始于此,儒学渊源于此,经学昌隆于此,梵学首传于此,玄学构成于此,理学寻源于此。圣贤云集,人文聚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