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七擒七纵”的真相[第2页/共5页]
此时叛军数倍于李恢,为了突破困局,李恢骗叛军说:“粮食吃完了,筹算退归去,我分开乡里已有很长时候,现在才返来,不想再去为朝廷效力了,想返来与你们共同对于朝廷,这都是至心话。”李恢是本地人,他的故乡在建宁郡,也属南中地区。李恢这封信实在是诈降信,表示情愿投降叛军。叛军信赖了,放松了围城,李恢顺势反击,摆脱了包抄,以后集结力量,接连打了几个败仗,节制区南到盘江,东到牂牁郡,使三路雄师连成为一片。
诸葛亮挑选了水路,先由僰道沿泸水南下,过安上,再往前达到泸水上的一条支流卑水,也就是明天的美姑河。到这里后诸葛亮没有急于进兵,而是在这里集结休整。
李恢除担负庲降都督外,还兼任建宁郡太守,并仍遥领交州刺史。云南郡太守由吕凯担负,在南中平叛之前吕凯已担负太守,一向对峙在南中,为此次平叛的胜利做出了首要进献。牂牁郡太守已任命了马忠,他率所部是此次南中平叛三路雄师之一,超卓地完成了预定任务,诸葛亮干脆把他从丞相府调过来,留在南中,帮手李恢做好南中的管理。永昌郡太守任命的是王伉,他原是吕凯的部属,帮手吕凯死守南中,也建立了功劳。越巂郡太守之前任命的是龚禄,已经战死,加上朱提郡、兴古郡,这三个郡的太守是谁没法考据,猜测起来诸葛亮任用的能够是本地汉人大姓或夷人首级。
也就是说,畴昔要从成都到越巂郡只能走旄牛道,而这条道又翻山过河、非常难行。现在,即便这条路也没法走了,因为高定元占有越巂郡今后把旄牛道破坏,雄师要前行,必须另辟他途。
建兴三年(225)5月诸葛亮率部由邛都等地解缆,超出火食希少的山区,在一个叫三疑的处所度过泸水,颠末青岭,进入益州郡,与中路军李恢部汇合,对孟获展开围歼,这就是诸葛亮《出师表》中“蒲月渡泸”的由来。
这是一次极其艰苦的行军,一来泸水两岸山势峻峭,崎岖难行,蜀军颠末处多是无人区;二来是季候,农历蒲月气候很热了,在亚热带丛林里行军,可不是一件好差事,泸水一带一年四时气温都偏高,即便是夏季,登山路的人都会热得脱掉衣服浑身流汗。
盐井是高定元的命根子,它们漫衍于越巂郡各处,高定元四周设堡垒,也与保卫这些盐井有关,以是他不竭地集结人马,做好制止仇敌打击的筹办,这正中了诸葛亮的下怀,因为夷人善野战,却不长于守城,像高定元这个弄法,形同寻死。
此战结束后诸葛亮向后主呈报了一份战报,在这份陈述里诸葛亮感觉高定元已经道穷计尽,他应当昂首投降求得一条活路,但是高定元仍不知死活,又纠合起2000余人,杀人缔盟,筹办死战到底,成果高定元被斩。至此西路军美满完成了任务,光复了越巂、永昌二郡。
高定元自忖不是诸葛亮的敌手,因而派人向他东面的雍闿、孟获求援,但雍闿待在益州郡日子也不好过,蜀汉的中路雄师已向他逼近,眼看也是朝不保夕,高定元曾经给过他很多帮忙,他平时一贯尊敬乃至从命高定元,但现在这个局面,让他踌躇不决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