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九、姜维十一次北伐[第2页/共3页]
近一段时候,孙吴忙于内斗,曹魏忙于皇位更替和夺权,它们的首要精力都被本国的内部事件所吸引。
蜀汉内部的环境更让姜维烦心,费祎、董允前后归天,陈祗以侍中的身份兼任朝廷尚书令,成为措置内政的首要卖力人,他对姜维北伐还是比较支撑的,但相对于蒋琬、费祎和董允,他却有一个致命的缺点:交友寺人。
甘露五年(260)5月8日,司马昭派儿子司马炎去邺县驱逐曹璜,司马炎是司马昭的宗子,司马师固然有过5个女儿,却没有一个儿子,以是司马炎实在也是司马懿的长孙,他目前已经24岁了,司马望离任中护军后他继任该职。
蜀汉方面,姜维则始终服膺诸葛亮的遗志,一向矢志于北伐。姜维前后主持的北伐,次数比诸葛亮还要多:第一次,蜀汉后主延熙元年(238)姜维和蒋琬兵出陇右,在南安郡与魏军相持不下;第二次,延熙七年(244)曹爽征汉中,姜维和费祎出兵兴势,与王平一起大败曹爽,这个之前已经讲过;第三次,延熙十年(247)姜维兵出陇西,与魏将郭淮、夏侯霸战于洮西;第四次,延熙十二年(249)姜维再出陇西,以廖化为前锋,与曹魏多名将领在陇西展开会战,两边互有胜负;第五次,延熙十三年(250)姜维以羌人和胡报酬帮助,与魏将郭淮战于洮西,两边打成平局;第六次,延熙十六年(253)姜维出兵包抄南安,粮尽而退;第七次,延熙十七年(254)姜维出兵陇西的狄道,斩魏将徐质;第八次,延熙十八年(255)姜维率夏侯霸等兵出狄道,在洮西大破魏将王经,后魏将陈泰派兵前来得救;第九次,延熙十九年(256)姜维再次出兵陇西,蜀将胡济进兵迟缓,蜀军被魏将邓艾击破于段谷;第十次,延熙二十年(257)曹魏产生诸葛诞之叛,姜维趁机出兵秦川,魏军死守不战,至次年蜀兵撤退;第十一次,蜀汉后主景耀五年(262)姜维出兵与魏将邓艾战于侯和,蜀军为邓艾所破,撤往沓中。
董允身后黄皓落空了束缚,陈祗作为董允的继任者,不但不能按捺黄皓,还成心跟他交友,黄皓很快升至中常侍,又兼任奉车都尉,成为寺人的首级。
曹璜的父亲曹宇的封地也在幽州刺史部,之前说过,魏明帝曹叡临终前曾考虑拜曹宇为大将军,要托孤给他,后到临时窜改主张才托孤给了曹爽和司马懿。高平陵之变后曹氏宗亲集合在邺县居住,曹宇、曹璜父子都到了邺县。
黄皓的手越伸越长,开端干预朝政。后主景耀元年(258)陈祗病逝,黄皓进一步把持了朝政,大肆培植本身的权势,打击那些不肯顺服本身的人。后主的弟弟刘永一贯看不惯黄皓,黄皓不竭在后主面前诽谤刘永,后主对刘永逐步冷淡,乃至于刘永竟有十多年不能见到刘禅,刘永尚且如此,其他不顺服黄皓的人会落个甚么成果,可想而知。黄皓还插手军队,永安都督阎宇凑趣奉迎黄皓,黄皓汲引他当上了右将军,用以管束姜维。
少帝曹奂继位后即宣布大赦天下,改年号为景元。当月,少帝曹髦下诏增两个郡为晋公司马昭的食邑,连同之前的八个郡,司马昭的封地已增至十个郡,成为曹魏的“国中之国”。少帝曹奂还下诏,加司马昭九锡,赐钱千万,帛万匹,统统司马氏后辈中还没有册封的一概封为亭侯。
如许的说法实在过于牵强了,郭太后是以圣旨的情势为曹璜改名的,要公诸天下,即便她的内心真有那么一些“小九九”,也不好直接说出来吧,为曹璜改名必然有更充分的来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