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七、临事独断之权[第2页/共3页]
曹丕改派部将贾信率兵征讨,很快将这场农夫叛逆毁灭。贾信其人环境不详,史乘中共有两次出场,另一次是在此前的建安八年(203),他曾受曹操指派驻军黎阳以监督袁氏兄弟。
建安十六年(211)10月,曹操来到长安。
凉州刺史部州治在汉阳郡冀县,今甘肃省天水市以西,杨阜就是这个县的人,这两天他刚好奉韦康之命来安宁郡拜见曹操,传闻雄师要撤走,杨阜求见曹操,劝道:“马超有韩信、黥布之勇,很得羌、胡之心,西部州郡都惊骇他,如果雄师撤回,不做周到筹办,陇上诸郡恐怕将落入他的手中。”
安宁郡同时处于关中通往凉州骨干道的侧翼,想顺畅地进入凉州,打通西域大通道,也要先处理这个威胁。以是,当下的任务不是建议汉中战役,而是先处理杨秋。
韦康字元将,关中人,他是前凉州牧韦端的儿子。韦端在凉州多年,有必然根本,官渡之战前韦端曾派杨阜来许县密查环境,看看应当站在曹操一边还是袁绍一边,他服从杨阜的奉劝最后支撑了曹操,后被朝廷征为交通部部长(太仆),朝廷同时任命韦康为刺史。
此时的邺县,民变已被毁灭,规复了安静。
三郡安定,凉州刺史部的东大门完整翻开了。
曹操的这个做法有些冒险,如果杨秋是个几次无常的人,待曹军主力撤走后持续兵变,那么就会成为一个很坏的树模。但同时,如果杨秋是个可托赖的人,大胆利用他,不但能够安定一方,并且能够成为一个好表率。
曹操在长安做了缺少憩整,又亲身率军征讨安宁郡,把杨秋包抄在临泾。杨秋环境不详,或许是董卓期间凉州军的旧部,或许是近年趁乱而起的处所气力派,属于卫觊所说的“竖夫崛起”一类人物,他曾被朝廷收编过,并且还被封了爵位,看来气力不小。杨秋或许之前就驻扎在安宁郡一带,被马超挑动造反,他如许的人在政治上并无野心,只安乐于当前的繁华罢了,看到曹操亲身来号召本身,杨秋投降。
曹操听了曹丕的陈述,欢畅地对程昱说:“你不但明晓于军计,还很长于措置我们父子之间的干系。”
这场叛逆让曹操临时放弃了安定全部凉州的打算,他还是决定撤兵。有一小我传闻了这个动静,从速跑来见他。
考虑到泛博西部地区的管理是一件庞大而头疼的事,曹操判定做出决定,保存了杨秋的官职,规复了他的爵位,让他持续率部留守在安宁郡。
韦康算是官宦之子,大高个,很有才调,被孔融所奖饰,荀彧曾向曹操保举过他。韦康固然担负凉州刺史,但凉州耐久以来被气力派军阀所盘据,他的节制范围仅限于汉阳郡一带,曹操安定安宁郡后,仍然让韦康担负凉州刺史。
曹操最喜好诚恳人,听了国渊的话感到很欢畅,厥后汲引他当了魏郡太守。
关中自古是重地,也称“四塞之地”,言其处在函谷关、大散关、武关和萧关之间,中部是八百里的秦川,经济开辟较早,商、周在此发源,秦、汉在此起家,自董卓挟朝廷西迁以来,关中实际处在盘据状况,至此才真正回到了朝廷节制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