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六、刘备只想报仇[第2页/共4页]
谁是豺狼?没有点名,但明显指的不是曹魏。
孙权在这道号令中说:“存不忘亡,安必虑危,这是前人的教诲。畴前隽不疑是汉朝的名臣,在承闰年代也刀剑不离身,可见君子对于武备不能停止。现在我们大师处于险境,和豺狼一样的仇敌在打交道,怎能等闲地忽视而不考虑俄然产生的变故?迩来传闻众将都崇尚谦善俭仆,出入不带侍从卫兵,这不是防患于已然的行动。庇护好本身,才气安抚君王、父母,这与遭受伤害不测哪个成果更坏、哪个成果更好呢?大师应好好引觉得戒,谨慎谨慎,务必从大局解缆,以不孤负我的一片情意。”
至于刘备,他并不是那种刚愎自用的君王,在伐吴这件事上他为何如此果断乃至于近乎偏执呢?想起来恐怕启事也是两个:一是过于悲忿;二是有点儿自傲。
赵云也不在东征之列,有人以为这进一步申明刘备对赵云不信赖,特别此次东征赵云又提了反对定见,刘备成心冷淡他;另一种观点以为,蜀汉能独当一面的大将目前看只要张飞、赵云、魏延几小我,张飞随征,魏延守汉中,益州也要有大将留守,以是赵云没有插手东征。比拟较而言后一种观点更靠谱,因为刘备随后命赵云留守江州,这个任务也很首要。
刘备现在只想做一件事,那就是复仇,关羽被杀已经一年多了,这个仇还没报,他如何会感到欢畅?孙权把大本营迁到武昌,看模样想赖在荆州不走了,这让刘备更加气愤。孙权在入驻武昌时公布了一道号令,让刘备心中的肝火燃烧得更旺了:
刘备当了天子,但内心却完整欢畅不起来。
孙权反目、关羽被杀、荆州全失,刘备以为这场大败不是败于疆场和气力,而是败于诡计和叛变,如许的恨会让人欲罢不能。孙权到手后的一系列行动更被刘备以为是用心挑衅,刘备不能咽下这口气。何况荆州是将来攻取北方、同一天下的基石,如果不能把荆州夺返来,他只能畏缩在益州一地,计谋上落空了主动,这是刘备不肯看到的。
蜀汉章武元年(221)7月,刘备整合人马,正式出兵伐吴。
汉中之战黄权也出过大力,有人乃至以为他的功绩比法正还大,他现在是刘备正视的将领之一,刘备一向在决计种植他,但他的定见刘备也不接管。
吴、蜀将来如果真的交兵,南郡就是火线,孙权让诸葛瑾到这里来不但出于一种信赖,并且另有特别企图,想通过他向刘备传达媾和的志愿。在孙权的授意下,诸葛瑾给刘备写了一封信,信中说:“如果您以为吴王篡夺荆州又风险到关羽,因此怨深祸大,不肯意乞降,这只能说是在乎了小的方面,却未留意大的方向啊!我想替陛下您着想,陛下如果能压抑气愤临时听我一句话,那么战略可当即决定,不必再几次向群臣咨询。陛下试想,您与关羽亲还是与先帝亲?荆州大还是天下大?哪个大哪个小,哪个轻哪个重,谁该当在先,谁该当在后?弄清这些,甚么事不就易如反掌了吗?”
但丞相的根基职责是改正君王的得失,明知是一个大坑而不去谏止,不也渎职了吗?或许诸葛亮以为这场仗一定会输吧,即便不能完整克服孙权、夺回荆州,起码也能够获得部分战果,也就是他说的“必不倾危”的意义,至于前面的结局,恐怕也完整出乎诸葛亮的预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