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难不成真英雄,就只能靠出身吗?[第2页/共2页]
世家之人确切很傲气,不把他们放在眼里。
以是卫达并未回绝,强忍着不适跟着董卓往大厅走去。
这也是上位者惯用的伎俩。
不过,贰心中还是有一丝迷惑,之前极不肯意的卫氏,为何会派出卫家二子过来。
“现在快六十了,就算是他长命,以他武将的身子骨,最多也就只能保持朝政五六年,最长也就十年。”
卫达是当代人,思惟与当代不一样。
“快,让他出去!”
毕竟,像他董卓如许的草泽出身,世家之人向来瞧不起。
不过他晓得,这类行动在当代,凡是表示深厚的友情或密切的干系。
这一点,让董卓想不通,但是卫仲道过来,对他来讲倒是一件天大的功德。
董卓接到举荐信,看到是蔡邕的笔迹,心中一喜。
面前的董卓与他设想的差未几,胖胖的身子,一脸横肉,不过却带着一股边关将士的彪悍气味。
卫达解释道:“那是我哥,我与他的设法不一样。”
“河东卫氏二子卫达见过董公!”
两人坐定后,董卓笑眯眯地说道:“仲道,传闻老蔡头说你想在老夫这里谋个一官半职?“
纵使快六十了,董卓身上的边关将军的威风仍然未减。
董卓呵呵一笑,没有答话。
“我与他们不一样,出身草泽又如何?出身世家贵族又如何?”
饭后,就先一步分开了蔡府。
卫达也没有想到董卓会亲身过来。
一刹时,董卓劈面前的青年好感度飙升,感觉他是一块可造之材。
马车停到了安邑府衙前。
“仲道真乃少年豪杰啊。”董卓由衷地赞叹道。
蔡邕深呼一口气,踌躇了好久。
董卓踌躇了一下,喝住去请卫达出去的兵士:“慢,还是老夫亲身出门驱逐。”
卫达的解释,正中蔡邕内心。
董卓本来也只是想摸索一下,没有想到卫达竟然真的接管了,顿时欣喜不已。
若不是董卓身上的这四个启事,身为汉室宗亲的刘艾与大汉儒学大儒士也不成能为一个草泽效力。
“卫公子请进。”
卫达躬身问候。
在安邑,治安环境不差,并且蔡琰有卫氏的部曲庇护,是以不需求担忧蔡琰的安危。
如果没有交班人,天子麾下无人可用,那这大汉江山与之前有甚么分歧?
联婚这事最深次的好处也就董卓阵营与河东卫氏晓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