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三国军神》 1/1
上一页 设置 下一页

33.第33章 离间[第2页/共3页]

“尔等濮阳士卒本日得以活命,皆因大郎之故,如果能随大郎投我黄巾,我家渠帅也必然不会虐待尔等。”

桥瑁虽是一介儒生,却很有风骨,目睹黄巾军既然让他投降,不由大声骂道。

王延比陈旭年长一岁,固然也姓王,却与王家村的其他村民格格不入。

陈旭见黄巾军进退之间很有章法,心中还悄悄赞叹,听到对方的喊话,不由洒然一笑,他没想到黄巾军竟然也会来先礼后兵这一套。

对于攻城方而言,间隔城墙更不能太近,因为高高的城墙,对于弓箭射程会有加成,如果相隔太近,己方就会成为守城方弓箭手的靶子。

一箭吓退了黄巾军叫阵之人,陈旭本来表情不错,却不想又从敌军阵中来了一员贼将,不带兵器就敢来到城下。

有一个大嗓门,不管是叫阵,还是公布军令,都会有很好的结果。

这员小将面如冠玉,唇若涂红,端的是边幅堂堂。

战鼓声隆隆作响,濮阳城的氛围变得极其严峻,城门封闭,一千五百郡国兵与三千义兵分兵扼守四门。

他算定陈旭看重交谊,才敢在城下出言诽谤,如果别人,为了证明本身明净,必定会一箭将他射于马下。

王延声音慷慨激昂:“现在流民四起,大贤能师振臂一呼,天下应者如云,波才渠帅更是在颍川大破数万官兵,所向披靡。”

那员小将趁机谏道:“现在我军奔袭两日,人困马乏。更兼陈旭此人有万夫莫当之勇,不成小觑。我等无妨先安营扎寨,待士卒养精蓄锐以后,再攻城不晚。”

却不想王延能屈能伸,与陈家村约法三章,说今后凡是灌溉用水,王家村毫不与陈家村相争,陈旭这才放过王家村世人。

这队兵马恰是卜己带领的黄巾军,他传闻波才在颍川大败官兵以后,公然不甘孤单,尽起全军,前来攻打濮阳。

此人姓王名廷,字君阁,是邻村人氏。此人固然家道贫寒,家中藏书倒是很多,自幼习文学字。

当年两村争水源,恰是王延的插手,才使得陈家村大败,这才导致陈旭、陈虎一怒调集村中后辈前去帮手。

这彪兵马衣甲、兵器五花八门,乍一看去,仿佛是乌合之众。

世人皆是点头。

卜己闻言大喜过望,随即调派这员帐下小将前去喊话。

陈旭声若洪钟,两边的将士都听得清清楚楚。直到现在,陈旭才晓得当代将领为何要有一个大嗓门了。

小将听得卜己口气似有退意,心中大喜,赶紧说道:“某故乡与陈旭相邻,与他素有来往,渠帅可遣我上前与陈旭答话。”

王延洋洋洒洒地说了一大堆,也不待陈旭答话,回身拍马就走,直到回到阵中,才发明身上衣甲全数被汗湿。

传闻王延先祖一百多年前入住王家村,家中后辈满腹才学,却甘愿过着贫困的日子,从不退隐。

古时交兵之前对骂一场,绝非多此一举。阵前叫骂,一是为了给本身找个借口,好师出驰名;二来也但愿能够在开战之前,压住敌方士气。

“此人孝义无双,敢为朋友两肋插刀。当年他母亲归天之时,既然活活哭晕畴昔,是以在乡间名声极好。”

那员小将不敢怠慢,出声说道:“此人姓陈名旭,东郡陈家村人氏,少有勇力。当年陈家村与我王家村争夺水源,年仅十六岁的陈旭,带领族中后辈将我王家村男人尽数打翻,今后我王家村不敢与陈家村相争。”

“贼将休要持续上前,不然别怪我箭下无情。”

上一页 设置 下一页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