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三国好孩子》 1/1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第十四章(下) 名君子[第1页/共3页]

“兄长过奖了。”陶应谦善道:“这些话提及来轻易,但做起来却难,要想让将士真正记着这一点,不知还需多少光阴。”

“不!”陶应点头,浅笑说道:“一面副旗写‘仁义礼智信’五字,另一面写‘温良恭俭让’五字。”

“虎狼是如虎之威,如狼之捷,并非禽兽之意。”陶基解释道。

“好!”陶应大喜过望,一拍大腿叫道:“多谢兄长赐名,这名字太对小弟的胃口了,小弟的步队,从现在开端,就叫君子军了!”

也有了军魂与标语――仁爱、忠义、礼和、睿智、诚信!暖和、仁慈、恭敬、俭仆、谦让!简称为: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

“弟兄们,你们都听清楚了,从明天从现在开端,你们就是大汉的将士,不管刮风下雨,雷霆雪雹,袖手高坐,每个月都少不了你们三石三斗三升的粟米(汉小石,重约三十公斤)!每年也少不你们的夏单装,冬皮裘!”

“仁义之师和军队的名字有甚么干系?”陶基不满的说道:“依兄长之意,我军岂不是只能叫仁义君子军?”

“弟兄们,这些都是你们应得的,但你们必须记着,这些粮米、布匹和毛皮,都是大汉官府从大汉百姓身上收上来的,你们的一衣一鞋,一饭一食,都是大汉百姓的心血!这就是我要你们记着的事!”

“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陶基差点又杀猪一样的惨叫,惊叫道:“二哥,你确认要打这两面旗号?确认让我们的军队打这两面旗号?”

因而乎,几经周折以后,我们陶二公子的新兵步队终究七拼八凑的凑满了九百之数,并于当天傍晚在徐州东门小校场长停止了成军典礼――实在也就是站个队,领礼服军旗,听陶应训几句话,然后聚在一起吃一顿入伙落草饭,便能够结束典礼去睡觉了。

“弟兄们,现在第二个题目来了!大汉百姓如此辛苦的扶养你们,你们到了疆场上不杀敌,不保卫大汉百姓的安居乐土,大汉百姓养你们,有甚么用?”

“五百多年前有一支君子军?”陶应瞪大了眼睛,还真是第一次传闻这件事。

“保家卫国!保境安民!”陶应特地遴选出来的诚恳兵都很听话,不管有没有了解陶应话中的含义,都举起了手中的兵器旗号,跟着陶应有节拍的整齐大喊,“保家卫国!保境安民!保家卫国!保境安民!保家卫国!保境安民――!”

“还是不好,仁义之师,不能以兽定名。”大书白痴陶商还是点头反对。

“多谢兄长指导,小弟也正有此意,就是一时之间还没有想到好的名字。”陶应对道。

“二哥,我们的军队叫虎狼骑如何?”陶基迫不及待的建议道:“曹操老贼军队里最精锐的马队叫豺狼骑,我们就叫虎狼!”

“是前程无亮吧?”陶基和一旁偷听的林清一起在内心哀叹,“这两面旗号打出去,信赖君子军顿时就要成为天下诸侯的笑柄了。”

“不错!”陶应哈哈大笑道:“我要让君子军和我一样,仁爱、忠义、礼和、睿智、诚信!暖和、仁慈、恭敬、俭仆、谦让!高举仁义旗号,横扫天下无敌手!”

“两位贤弟错矣。”陶商点头,语出惊人道:“两位贤弟莫非忘了,史乘记录,五百多年前,也有一支君子军,且是当时的最强之军。”

“弟兄们,现在第一个题目来了,大汉百姓为甚么要养你们?为甚么要每日风里来雨里去的辛苦奋作,用他们的心血扶养你们?”

“自家兄弟,客气甚么?”陶商呵呵傻笑,又说道:“刚才听到贤弟的训话,感觉贤弟说得太有事理了,百姓扶养将士是为了甚么,就是为了让将士们保家卫国,保境安民!贤弟步队中的将士只要服膺此点,信赖就能象贤弟说的一样,攻无不克,战无不堪!”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