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筹谋须在先[第1页/共3页]
“唉,此事也是一言难尽……”王匡长叹一声,开端申明起酸枣联军的战况来。
然后王允设想撤除了董卓,掌权后把蔡邕抓了起来。也不知是不是怕遭到连累,卫家以无后的名义,将蔡琰赶回了娘家。
“另有一事……”王匡欲言又止,显得有些难堪。
“卫公子是文弱了些,不过,是不是因病而至,为父就不晓得了。想那卫家多么家世,总不至找不到好郎中,纵有些小疾,应当也不敷为患。”
想要组建马队,精通骑术的兵士当然很首要,但更首要的是稳定的战马来源。
现在,才子和本身已经有了婚约,汗青已经呈现拐点,他又肯让汗青再拐回那条暗中之路上去?
西凉处所大,幽州则是情势好。
“不然,还是上门道个歉吧,或者……”
看来,在贾诩家人以外,本身又多了个任务,起码得把皇家藏书抢返来,才有能够让老丈人转意转意,撤销进京的动机吧?
不过,缔盟是一种对等干系,以两边目前的气力对比,再考虑到公孙瓒那高傲的脾气,别说缔盟,就算想凭借都有题目。
王羽对老爹的说法很不感冒,不过他也没辩驳的意义,不过是个想吃天鹅肉的癞蛤蟆罢了,本身乖乖的知难而退最好,非要惹到老子头上的话,就别怪老子心狠手辣了。
当然,就算搞不定这事儿,老丈人非得进京不成,也不能让妹子一起跟去,别的还得搞点庇护办法……
“几日前,从洛阳方面传来风声,说河东卫家敬慕侄女才貌,有求凰之意……那卫氏乃是西汉名相卫绾以后,是大汉数一数二的王谢,在河东的影响力庞大。如果能获得卫家的支撑,反董大事则更添几分红算……盟主非常意动,加上故意人的推波助澜,这说法一时也是喧哗尘上……唉!”
王羽当然不会好端端的就跑去获咎公孙瓒,他的打动都是用心装出来的,实际上他用心要跟公孙瓒搞好干系,最好能结成联盟。
汗青上,蔡邕进京就是一系列悲剧的开端。才女蔡文姬嫁了一个病痨鬼,婚姻只保持了一年,以卫仲道咳血而死告终。
总之,要做的事情很多,也很毒手,本身要多尽力才行。
“修史不进京?那如何成?”王匡看看王羽,只是点头。
王羽学不会刘备那种能屈能伸,再如何想达到目标,他也不会跑去给人当小弟。想要交友公孙瓒,就只能不走平常路。
人才不消说,公孙瓒部下那位大神,比他本人还驰名,常山赵子龙!
“孩儿心中已有定计,保管没有后患,父亲放心便是。”
“你比来行事很有定夺,为父倒是忘了,你现在不过年方十六,见地尚浅,倒是不懂这很多事理……旁的不说,单说修史要查证的质料,也只要皇家和官署的藏书才足敷利用,如果书中不敷,还得向别人求证。除了都城,又有那边堆积了如此浩繁的学者?”
所谓恨有多深,爱就有多浓,只要善后得法,相逢一笑泯恩仇而来的朋友,比普通环境得来的更知心。正如后代那句名言:最体味你的人,常常是你的仇敌。
“这倒是有点费事……”王羽有些挠头。
“此言倒也不错。”王匡微微点头,表示附和,“不过,为父传闻,公孙伯圭心气极高,脾气也有些……鹏举你此番恶了他,老是要设法弥补才好。”
听到蔡氏父女没有摆荡,王羽放下了最后一点苦衷,干脆利落道:“那就不要进京好了,在那里不能修书,何必非得去那种凶恶之地?”
“那如何行?”王匡大急:“鹏举你切莫轻敌,那胡轸固然名声不显,却也是行伍出身的老将,其麾下的虎将华雄,有万夫不当之勇,在虎牢关前已经连斩了十多名悍将。若非你与公孙将军同往,为父又岂能放心得下?分兵之议,千万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