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初入江湖[第3页/共3页]
徒弟的北斗七星阵明显出了忽略,我本是长安人士,心存胡想要去大唐长安城中,怎不料竟来了汉末的三国。可既然来了三国,我也无可抱怨,偌大个江湖,岂能无我容身之处。下山以后,我先在四周的一个镇甸打尖借住了一宿,第二日早夙起家,背起行囊与虎头大刀投南而去。南边六十余里以外就是汝南城地,乃是南北衢道必经之地,非常繁华。
我赶紧又双手抱拳,依着江湖端方大声自报家门道:
我拿了这保举信,满心欢乐,背着包裹兵刃来到汝南城中。这汝南城公然是好去处,商贾各处,楼牌林立,车水马龙,行人摩肩接踵,一派熙熙攘攘的繁华气象。我问了然镇远镖行的地点,便疾步走了畴昔。绕过了几个胡同,便看到了镇远镖局的镖旗。
过得半晌,才有一名中年男人过来将门拉开了一道缝,他警戒问道:“你是何人?”
我看他踌躇,自是又想考较我的工夫,天涯海北走镖,手底下没点真材实料是不可的。我从后背上抽出刀,拉好姿式,道:“总镖头,你也不需难堪,且请指教。”
“还未就教两位恩公大名。”
只是,他二人唉声感喟,愁眉不展,倒像是死了爹娘普通。
我听矮个子问话,猜想是他考量我技艺,忙回身取出虎头大刀,掣开起手势,对那二位道:“鄙人练刀已经有十数年,略有小成,明天给两位大侠献丑演练一圈,请两位批评。”
我见中年男人眼神猜疑不定,便拿出了“玄冥二老”的保举信。那男人看了一眼,才拉开了门,我这才看到,他的左手中本来拿着刀。
(PS:给各位熟谙汗青的读者解释下:镖局遵循有史可载,应当是明末清初,顾炎武等一批大儒为了反清复明而设。但在武侠小说中,镖局实在已经成为了一种耳熟能详的征象。比方在金庸的小说《笑傲江湖》中的福威镖局,实则该书的背景应当是明中叶。三国没有镖局,但无镖局不江湖,我用了“镖行”替代。武侠小说不是汗青,不必太当真。)8946
“段兄弟,既然你有玄冥二老的保举信,咱也不是外人,我就猖獗叫你一声兄弟。至于你的来意,我也已经晓得,可这内里有个难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