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 血色徐州[第1页/共3页]
俄然,一小我影迅疾而至,利落地一手重拨急扑而下的马蹄,一手抄起惊魂不决的孩子,在世人还来不及惊呼之际,顷刻旋出了人群外侧。此人是一青衫少年,他傲然鹄立,仿佛未曾挪动过半步,怀里却多了个孩子。那奔驰的骏马却在同一刹时踬踣了数步后,终究仍拖着车摇摆地拜别。
许千雪的峨眉刺已经在手,映照下落日的余晖。
诸侯之间相互排挤,形成中原地区“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的惨痛气象。我们一起行来,少不了心生悲叹。
“哎呀,段将军这是说的哪的话?来之前,曹丞相特别叮咛,徐州城只劝降不得伤一名百姓。我虽带了五千豺狼骑,但沿路并无伤一人,还请段将军明察啊!”夏侯惇仓猝道。
“当然要守!”一个文官模样的人俄然闪过身来,面如寒霜地盯着两个兵士,口中一字一句凝肃定然隧道,“刘刺史虽走,但我们另有徐州百姓的傲骨!何况,段将军得知徐州有难,必定会来救!”
先前那位兵士叹道:“嘿,曹操不管谁来都够我们受的!曹操又不是第一次屠城了,传闻连刘备都逃到袁绍那边去了!”
另一个兵士梛过身子,凑上去悄声低语:“传闻此次曹操派来的大将是夏侯惇,号称百战百胜,其人手腕残暴非常,曾经在兵戈时被箭射中了眼睛,他却说‘身材发肤受之父母’,竟拔下了眼睛本身吃掉了。我们徐州如果落到他的手中,只怕是凶多吉少啊!”
我心中暗叹:怪不得这些年曹操军队所向无敌,只看面前这些练习有素的曹兵,就远非别的诸侯可比。眼看曹兵越围越多,四下曹军犹在源源不竭地涌来,只怕再担搁一会儿,后续雄师杀到,当时再想脱身就更是千难万难了。百姓们加快脚步,消逝在仓促的夜色中。
可就是这么一眨眼的工夫,糜竺已经消逝不见了。想是他忧心徐州城池,也得空顾及这些避祸人的小事了。进了徐州城约有里许,不约而同回过甚来望向远处的城堞。苍茫的夜色当中,徐州城上旗号翻卷,覆盖着一片肃杀之气。许千雪俄然低声道:“不晓得刘皇叔现在如何了,大战期近他却无影无踪,看来凶多吉少啊……”
后一兵士惊道:“是吗?连刘刺史都逃离濮阳了?那我们还守在这儿干吗?”
名城危在朝夕,六合仓惶寂寂。
说好的,徐州不得屠城。当日我拦住过曹军一次,本日又何妨再拦它一次?
守城的兵士个个看得张口结舌。我将孩子放下,母子两人紧紧拥抱在了一起。我头戴斗笠、身着布衣,杂在人群当中毫不起眼,就如避祸的浅显农家少年普通,天然也不会惹人谛视。母亲前来对我千恩万谢,我摆摆手傻笑了几声,表示她快走。母亲带着孩子走了,孩子不断地回顾望着我,小小的眼睛中充满了崇拜。我回顾对许千雪低声轻语道:“走吧。”
“谁说乱世百姓最苦?他们起码另有避祸的机遇,嗯哼,依我看,真不知强过我们这些等死的小兵小卒多少倍哩!”一个头倚墙角,眼瞥着避祸人潮的守城兵士讽刺地向他身边的火伴努了努嘴。
大难已至,性命如蚁。
一辆马车自远处隆隆奔驰而来,冲撞了慌乱不安的人群。看来是哪个士族终究感遭到了惶恐,要赶在曹军来前逃了出去。马车夫疯了似的赶车,一鞭鞭落在嘶叫飞奔的马背上,人群如潮流般向两旁畏缩。就在马车即将冲过狭小的城门口时,人群中有一个三四岁大的孩子,嘴里叼着果子,一手甩脱了母亲的牵绊,摇摇摆晃地向着奔驰的马车冲畴昔,仿佛是要去摸摸飞扬耸峙的马鬃。那车夫看不见幼小孩子的身影,蒙眼疾奔的快马却已经收不住缰绳,车夫惊叫一声“让开!”但强大的孩童岂能发明身边伤害?统统人都停下脚步,屏息惊视这惨不忍睹的一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