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入慕之宾》 1/1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第三百章 说客(下)[第1页/共2页]

“这便是北戎长年四方劫夺的启事。”韩之孝道,“北戎游牧而生,逐水草而居,居无定所食无常饱。就算可圈养牲口,也比中原的耕作之法更依靠天时。故而一旦碰到些许天灾,牲口死去,便是饥荒。民人衣食无着,为了讨活路,便唯有四周劫夺。塞外的戎人胡人悠长以来的劫夺之风,是以而起。这两年,鄙人在北戎专事内政,对此感受更甚。鄙人觉得,只要这些北戎的大众之民还是衣食不继,不管中原赢多少次,边患也不会消弭。”

我听着,来了兴趣。

“与中原相较,贫困了很多。”我说。

“娘子来王庭时,一起上,可曾见到了北戎的平常民人?”

“那么此事,韩先生有何良策?”我问。

我说:“见到过。”

“哦?”

“我与韩先生有过数面之缘,仍记得当年父亲曾说过,韩先生诸多大才当中,有一点尤其首要,便是晓得时务,常能依时而动,择取上策。”我说,“当年韩先生投了北戎,虽朝中大家皆为之诟病,我却从不以为韩先生是叛臣。皆因这两年来,韩先生虽在戎王身边用事,却只专内政,凡触及外事,特别用兵,概不参与。当年,戎王想再度南侵中原,韩先存亡力劝谏,被戎王怒斥。韩先生虽身在北戎,却仍能为中原着想,又怎可视为叛臣?”

这事,我倒是第一次传闻。但思考之下,统统都公道了。

他一向没有出声,不过目光炯炯,明显是听得津津有味。

“纵观史上,凡中原和漠北相安无事的时节,当然有风调雨顺的启事,但更抓紧急的,乃是商路繁华。”韩之孝道,“北戎的商路,一端通西域,一端通中原,可谓咽喉。目光短浅之人,将此视为讹诈的本钱,或课以重税,或劫夺商旅。虽短时可有大笔财帛入账,却无异于饮鸩止渴。目光长远之人,则将此视为滋养瘠薄之地的死水,庇护商路,靠着商路互通有无,让民人从中受惠。西域诸国皆深明此理,大多为后者;而北戎虽占有万里边境,这近百年来,戎王却多是前者,实在教人扼腕。当今戎王,有志做一名明主。鄙人将这事理向他申明,他亦有那窜改之念,假以光阴,必可窜改局面。届时,两国不必再因劫夺而起兵器,安宁自来。”

“数年不见,娘子比当年更加伶牙俐齿。”他说。

我沉吟。

韩之孝眉间一动,道:“何为大谬?鄙人愿闻其详。”

我想了想,道:“故而韩先生找到了当今的戎王?”

骨力南面无神采,道:“我与戎王是何干系,先生心中清楚。”

他怔住,随即道:“此事,与当下无干。”

唯有为了那高远的抱负,才气令我佩服。

“先生跟错了人。”我淡淡道,“只怕先生的这番事理,戎王虽是听了,也应了,实在却未曾往内心去,更未曾动手实施。先生盼着的窜改,只怕就算在北戎熬一辈子,也不会到来。”

“当年先帝北伐,北戎出战的,恰是当今戎王。”韩之孝道,“当时,他还是二王子。那场大战乃是北戎百年未遇的大胜,可谓功业彪炳。但戎王仍决意传位大王子,令二王子非常不满。鄙人虽身为阶下囚,但对二王子处境一清二楚。二王子手握重兵,虎视眈眈,缺的,不过是有人推上一把。鄙人当时身无长物,唯有三寸不烂之舌。二王子听了鄙人一番言辞,大为震惊,将鄙人收了,起兵背叛。”

“本来如此。”我点头,而后,看着韩之孝,暴露可惜之色,“韩先生乃戎王夺位的首功,便是在中原,亦人尽皆知。只是想来,也是是以,韩先生与当年的二王子一样,并不受北戎的很多人待见。我说的可对?”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