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九章 徐鼎(上)[第1页/共2页]
“杀太上皇的人,是谁?”只听景璘问道。
景璘看到他,却肝火更甚,全然没有把剑放下的意义。
那动静却与先前颇是不一样,我发明,是从前面传来的。
——你会分开上皇么?
听得这话,景璘的神采才稍稍和缓了些。
说罢,他已经跪在了面前。
我点头,道:“圣上和太后岂是是非不分之人,徐将军冒死护驾,乃大功一件,何言请罪。只是当下,石虎城全在赵王手中,不知徐将军可还能号令部下兵马。”
说罢,他看着我:“朕晓得你在想甚么。赵王埋没多年,现在一朝撕破脸,必是十拿九稳。故而你又狐疑此事恐怕假不了。”
我定睛看去,只见那人穿戴一身仆人的衣裳,竟是徐鼎。
景璘仍沉着脸,正要说话,我表示他打住。
“如果常日里,朕是但愿的。”景璘淡淡道,“不过当下之势,他最好还是活着。让赵王这等孽畜得逞,朕心有不甘。”
徐鼎忙向景璘叩首,满面愧色:“臣自知无颜来见陛下,可有些事,臣还是要向陛下禀报。”
他的目光朝我瞥了瞥,面色不改:“朕为何要信你?”
身上阵阵发寒,我定定地看着他,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这些兵马,仍服从臣的号令。”徐鼎道,“太上皇后放心,若要强行冲出去,臣定然……”
他说的受命,不消问,是受了太后的命。将我捉起来,恰是太后的意义。
他没有废话,随即起家来,抄起一旁的宝剑。
说着,徐鼎的面色沉沉,向景璘道:“陛下,这也是臣忧愁地点。赵王在宗室中尽得民气,当下之势,太上皇已被翦除,赵王手中拿着陛下,便可反过来威胁太后。太后身在都城当中,未知此中诡计,却对赵王赐与全然信赖,殊为不智。只要陛下从石虎城中逃出去,赵王的奸计就不成得逞。”
徐鼎沉默半晌,再度伏地一拜:“臣解缆之时,受命之一,就是将太上皇后一行拿下。赵王持太后谕令,命臣设法将太上皇后送到石虎城来。是臣笨拙,未曾猜想赵王有那谋反之心,乃至陛下陷于倒霉之地,请陛下定罪。”
“赵王一贯对琅琊王多有拉拢。”徐鼎道,“这些年来,宗室当中,很多人唯赵王马首是瞻。便如这石虎城的景毓普通。”
不过事到现在,任何能帮我们脱身的人,都弥足贵重。
手不自发地又放在了小腹上,心跳如擂鼓。
“陛下感觉,他还活着?”我说,“赵王在扯谎?”
“你来做甚么。”他冷冷道,“你跟着赵王将朕囚禁,枉朕一向觉得你是忠义之人,是朕瞎了眼。”
“在途中,将军曾劝我将韩之孝遣走,阔别回纥人。”我说,“当初我等走此路,是将军所发起。在当时,将军就推测了赵王在石虎城,对么?”
合法我惊奇,一个黑影俄然从帐子前面出来。
景璘道:“何事?”
不过更让我感到不测的是,景璘竟会与我提及这个。
我的心头被触了一下。
这徐鼎,确切是个忠臣。现在他伸出援手,所作所为,是为了景璘。如果赵王没有反意,那么他也会一心一意来对于我。
“陛下不但愿他死了?”我说。
“琅琊王?”只听景璘道,“他也投在了赵王门下?”
徐鼎正色道:“臣尽忠的,是太后和圣上,并非赵王。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赵王既然要对圣上倒霉,即使他有太后谕令,臣也不成愚忠。那违逆犯上之事,待臣回京后,自当向太后请罪。”
说罢,他想了想,忽而问道:“杜女史、韩先生以及回纥王女一世人等,当下如何了?”
“臣会助陛下及太上皇后逃出石虎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