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四章 童谣(下)[第2页/共2页]
其次,坊间哄传,这逑赛是太上皇后我揽下来的;
起首,他对阵的是北戎;
类似的言语,子烨也说过。
“这便是风趣之处。”秦叔道,“光看字,压韵不敷,辞意晦涩,当不敷脍炙人丁。但它却得以传播开来,可见必有那报酬之处。”
据兰音儿带返来的动静,当下洛阳城中,到处都在群情此事。
秦叔道:“那么皇后将来不管有何筹算,也请奉告鄙人。鄙人必尽力以赴。”
让我感兴趣的,是都城的动静。
毕竟不但秦叔,子烨也一向在寻觅赵王与北戎勾搭的证据,如果有,子烨因为人多势众,必定会比秦叔发明更多的东西。但就算是他,至今也仍然拿不出像样的作证。
秦叔拿出一张纸,递给我。
紫微没,紫微指的是帝王,“没”字的意义虽不了了,但一看就晓得不是功德。
我却感觉秦叔话里有话,看着他。
走肖立,走肖合在一起是个赵字。至于“立”字,不言自明。
秦叔目光深远,道:“皇后是鄙人看着长大的,以皇后的脾气,碰到甚么事会如何决定,鄙人又岂会不知?只是今后以后,皇后一举一动,皆牵一发而动满身。任何决定,皆望皇后三思。”
“哦?”
我说:“恰是。我思来想去,秦叔所言有理。”
日出京,是个景字,也就是皇家的姓。
我又将那些字看了看,道:“这儿歌颇是晦涩,有何脍炙人丁之处?”
和他一起来的,是赵王。
兄长说,父亲当年出征之前,曾让他和秦叔盯着赵王。这些年,秦叔也一向在查赵王。
秦叔点头:“赵王的人行事甚为周到,我毕竟孤身一人,查查秘闻能够,捉人倒是做不到的。”
“秦叔何意?”我问。
“赵王惯于以施恩皋牢民气,他部下的虎伥,并不止董裕。”秦叔道,“董裕之以是招嫉恨,是因为他做了很多见不得光的丑事,这些事,都是面上的。皇背工上已经有了充足的人证物证,只要有朝一日,太上皇决意清算他,统统皆不过是举手之劳。赵王不一样。他名下的事,无一桩恶评,满是慷慨助人急公好义,到处都是那贤王的名声。”
全部儿歌看下来,不过是说坐天下的要成赵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