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日月当空照中华》 1/1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第一零二六章 最大赢家[第1页/共3页]

刘宗周就是以老母有病,需求回家服侍老母为借口去官不就的。

有限的几个前东林党核心人物,比如崇祯四年春闱副总裁官之一礼部左侍郎何如宠,也早猜透了崇祯天子对待东林党人的实在态度。

对他们这些人来讲,天启年间煊显赫赫的阉党也好,轰轰烈烈的东林党也罢,早已成了畴当年了。

固然到了崇祯四年的时候,大明朝仍有一些朝野清流人士,不竭上书指责朝政得失,攻讦天子这个做得不对,阿谁做得离谱,但是崇祯天子在西北、漠南、朝鲜以及辽南等地的胜利,却让更多的人闭上了嘴巴。

你如勇敢挑肥拣瘦拈轻怕重,穷的处所不想去,偏的处所不想去,你这是甚么意义?

那就是儒家君子们给本身留的一条后路,即所谓有道则仕,无道则隐。

因为畴昔的时候,特别是在天启年间,东林党人老是以大义名分来攻讦天子,指责朝政,让天启天子和非东林党的大臣们,处在了一个道义上非常倒霉的位置。

二来,不管崇祯天子如何高度评价已经死掉了的那些东林党大臣,也都窜改不了崇祯天子打着各种高大上的灯号进一步将前东林党人的核心或者影响边沿化的做法。

最典范的人物,除了黄宗羲的恩师大理寺正卿刘宗周以外,另有军机大臣宁城伯孙承宗,以及都察院左都御史李标,乃至也包含亲身履行了崇祯天子的战略、核定了分派名单的吏部尚书成基命。

像刘宗周如许的人,固然出身江南士林,但是却始终游离于东林党人的圈子以外,不得而入。

谁如果这么做,他恐怕也就永久没有了起复和回归的机遇了。

除此以外,另有一个不那么完美,但却看起来更加高大上的借口。

现在这些出身北直隶的人物,一个接着一个,都遭到崇祯天子的信赖和重用。

或许,在吏部的这个计划本身还在酝酿过程中的时候,就会被朝中那些出身江南士林的官员们,群起而攻,控告为党同伐异的党争罪过了。

不但在朝的那些前东林党骨干大臣们被连续贬斥了,比如郑三俊、钱象坤、高雄图、钱谦益等人;

如果这些出身于北直隶京畿之地的大人物,能够算作一党的话,那么大明朝自万积年间以来,前后崛起于朝堂之上那些所谓的楚党、西党、浙党、阉党以及东林党,可都没有眼下这个京畿党权势大。

孔子的原话是:“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

一个新科进士一旦这么做了,就即是立即丧失了大义名分,立即就在道义上落入千夫所指的局面。

比如,将张溥、夏允彝、吴伟业乃至包含史可法等人,一个个打收回去任职,并且还是越远越好。

这些人当年在东林党占有了大义名分的时候,都属于东林党人的同路人。

现在,只要李国镨、孙承宗、李标、成基命等人,不牵头反对天子的决策,其他任何人反对都必定不会有任何结果。

崇祯天子的这个做法,当然与天启年间阉党对待东林党大臣的血腥手腕截然分歧。

那些身在京师位居中枢的前东林党同路人们,也都因为早看破了当明天子的心机,以是都忍住没有说话。

不过,眼下这个借口却用不上了。

这个当年夹在阉党与东林之间两面不奉迎的疏松群体,竟然在阉党斗倒了东林,而当今圣上又斗到了阉党以后,成为了崇祯朝最大的赢家!

但是现在,站在大义名分一边的,站在道义制高点上的人,倒是当今的崇祯天子。

此中孙承宗是北直隶保定府高阳县人(后代河北保定高阳),李标是北直隶真定府高邑人(后代河北高邑),成基命是北直隶大名府大名流(后代河北大名)。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